有拜有保庇?迷信天地人鬼神?宮廟文化與心理諮商,你能從哪獲得終極心安

宗教力量在當代社會崛起,心理諮商師如何看待這看似「不科學」的宮廟文化?(圖/Unsplash)

與文化工作的心理諮商

我們的文化是集體主義,不重視個人(也就不重視個人可以自主解決或決定什麼…但不可麻煩別人)

因此當遇見未知現象或不可解決的現況時,會通過文化儀式來獲得掌握感,如:多拜拜就會安心;多燒香就能消災。

宮廟文化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只是這制度裡「人為因素」很多,民眾專注消災解厄,遇見好師父可以上天堂,但若遇上無良之人,有可能傾家蕩產更慘。

與文化工作,就是當事人覺得什麼對他們好就符合他們的利益去,而不是非得改變當事人的價值觀,重新建構人格或什麼。

宮廟故事:看破案主心裡秘密的「師父」

她是第二次去這小宮廟,它隱身在郊區巷弄裡,是人家介紹,聽說很靈。她帶孫子收驚。什麼都還沒說,師父就知道她孫子所遭遇,她女兒意外過世兩年,心軟不抓交替孤魂徘徊,回來找孩子才讓他半夜哭不停。

「沒關係,」除了收驚,師父說,「孩子是福星轉世,日後會開眼。」

她的二女兒當天也在,師父算了算,解釋肩痛與腰痛是嬰靈所致,真的,二女兒兩段感情私下都曾墮胎。最後,師父問她過去是否曾「匪類」,她沈思後難過地說:「有。」,那是年輕時的荒唐,混幫派讓老母親下跪求回家,大不孝。師父說,這些事很多神明不敢收,他可幫忙,但要真正贖罪、改變命運,就必須走出去、做善事,不能只是捐錢消災。

「然後呢?這禮拜你做了什麼嗎?」我問。「有。」因糖尿病行動不便的她說,「我去大賣場走一走,吹冷氣,看看書…去了兩次。」「那太好了。走一走心情很不錯吧。」我說。「是啊,心有比較開了…」她說。

她五十多歲,一身病痛、單眼失明、命運窮苦,兒女也過得不好。她不能賺錢,行動不便,中度憂鬱,過去我苦勸、利誘多次,她仍足不出戶。對師父嘖嘖稱奇後,她真的出去走走了,每早去公園走兩圈。我苦笑著,幾個月的心理諮商還比不上才見面兩次的師父神功。

這位師父究竟如何看破案主心裡的秘密,實在不懂,也許是識人經驗、面相觀察或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不過我倒佩服師父的解方,也覺得很有道理。我整理了師父做的事:

1. 給了心安的解釋:

對不明事情(長期病痛、驚嚇反應)有個解釋,給心安,而不是害怕得更不安,讓人了然、不再迷惘,產生向前的方向。

2. 不收昂貴費用:

這師父紅包幾百塊隨緣,是弱勢者付得起的範圍,而不是硬要花幾萬塊才能消災解厄。

3. 實務解方:

對未有作為的孩子宣稱是福星,未來將有改善,對大人給予做得到的實務作法,不是捐錢,而要身體力行,讓他們有動力、有盼望改善生活。

說巧不巧,憂鬱症的她,本來就需要出去走走,相由心生、運由氣改,心結鬆了,善的循環就此開始。 (相關報導: 財產不透明、勢力大的還能干政!內行人揭穿「台灣宮廟」嚴重問題,難怪修法那麼難… 更多文章

「天地人鬼神」:一套「暫代精神內涵」的文化設計

印度社會長期貧窮又動盪不安,能維繫人心的是古老信仰及社會制度,看淡生死、指導人際、寄託未來及穩定社會,才能緩和現實中無解的難題。

華人文化也是這般,過去是農業社會,普遍貧窮、教育程度低,「傳統美德」是人際互動及生活規範的一套系統,維持社會和諧,至於精神層面,民眾受限於條件匱乏(經濟、時間、教育),難以理解及敘說自身所臨到的心理經驗,於是文化也給予一套系統,暫代精神內涵,替我們解釋、解決那些難以言明的困頓,不必太意識現實無奈、社會不公,並寄託於未來,此系統便是「天地人鬼神」的價值及代理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