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十只手臂如蓮花綻放,手上菜刀、扳手、油漆刷一應俱全,case時薪未滿200絕對不接,祂是「滿手鈔票時薪兩百以上派遣勞工爺」;生死簿上FB照片一張張滑過,判官筆認同點讚、好感按愛心,透過網路快速建立交友網絡,祂是「一指乾坤瀏覽點擊按讚愛情判官」。而在祂們身後供的不是香爐,卻是一台Wifi分享器。
這是「症頭」,由藝術團隊「周能安暨眾等」策畫,自八家將陣頭轉化而來,一場演繹現代人文明病的繞境巡訪,並將於本月21、22日接連在台南中西區、藍晒文創園區登場。
家將角色搬上街頭 創作靈感來源竟是洗面乳
周能安自然便是「周能安暨眾等」的召集人,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的他,擅長以日常大小民俗活動為創作基底,觀落陰、算命卜卦、超渡法會都被他以當代手法轉化成劇場創作,而這一回,他要將社會上各種屬於這個時代的現象,以八家將角色為原型搬上街頭,讓民眾體驗屬於現代人的陣頭與症頭。

「症頭」一詞在台語中代表著病症、疾病,而談到症頭構想的由來,周能安說其實是靈光一閃,是他2、3年前有一天在家洗臉時,鏡子一照,卻發現洗面乳抹在臉上的模樣很像中式的臉譜,靈機一動下就覺得可以作為創作靈感。
周能安接著補充,大家都看過很多民俗、傳統陣頭的表演,這些元素都有在人們心中留下符號,「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家將魂」,這也讓他決定以家將文化做為發想主題。
曾因「東西還不成熟」推辭邀約 沉積1年後進軍府城
而提到這個計劃的成形,周能安表示,他從2015年開始定調以民俗作為表演主題,2016年8月時在台北微遠虎山生態村做了結合法會與劇場的「進劇場菩薩摩訶薩」表演,以法會的形式超渡藝術系學生的業,而在這場表演後,台南市文化局便找上他,然而當時周能安認為,自己的東西還沒到很成熟,加上籌備時間太趕,便先推掉,到了今年才正式答應邀約。

家將發源地跳陣頭 周能安誓要「比傳統表演團還嚴謹」
談到本次前進古都台南,周能安坦言,台南是家將文化的發源地,他們團隊也特地煞費苦心,甚至想做到比傳統的團還嚴謹。他指出,如今的家將、陣頭文化會被汙名化,一部分就是很多表演團體不嚴謹,將爺上身之後依然可以吃東西、講話,甚至還可以把妹,而他這回則要以約束團員紀律的角度,讓連傳統宮廟的人,都會覺得他們對整個儀式是非常嚴謹的。

對此周能安也解釋,當初台南市文化局在邀請他時,多少也會擔心這樣的表演,會不會對老一輩的宮廟文化有所冒犯?但他向文化局保證,他在脈絡上有足夠的學術背景可以做支撐,不僅對當代學藝術的人,能以陣頭的議題性、藝術性、公益性做回應,也能夠從尊敬的角度說服老一輩宮廟出身的人。 (相關報導: 開壇度化藝大生、觀落陰入戲 他從「最怪的小孩」修成宗教劇藝大師 | 更多文章 )
取材自身「文明病」 每尊將爺都是提煉自演員生命經歷
談到症頭角色的組成與設計,周能安說,當初他在找表演者時,就會直接問對方,人生經歷中有沒有什麼文明病、社會現象可以切入,所以本次每一位家將的表演,都是從演員自身的生命經歷中提煉而來。此外,也會有段落讓表演者以類似戲劇的形式,單獨演繹屬於自己的文明症頭,透過事先錄音的口白,加上表演者自身肢體、家將身法,以及心理情緒三者結合成一齣街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