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6日本自衛隊之重點發展
日本自衛隊在歷經二戰後經過重組,在部隊方面分為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與空中自衛隊。相較於其他亞太地區的國家,自衛隊不論是在規模、數量、裝備品質等均超越亞洲其他國家(僅次於中國),近年來日本自衛隊更配合美軍的重返亞洲政策以及安倍政權的野心,部隊進行擴增與加強和盟邦之海外演練,甚至有意修改日本憲法第9條,來擴增自衛隊的海外行使權,這些種種作為讓周遭國家相當不滿(特別是中國)。
從2009年開始,日本為因應海外爭端,開始一系列的改變,依據當年的白皮書顯示日本對中國的軍事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列舉了包括從烏克蘭購買航母半成品等中國航母建造計劃的多項徵兆,批評中國的國防預算不透明。
2010年並在白皮書首次針對中國來用『擴大』和『常態化』等敏感字眼來形容中國崛起,其中最特別的莫非是中國急速推進其海軍空軍的現代化、擴大其周邊活動等。2013年,安倍內閣正式通過日本戰後首份《國家安全戰略》與新版《防衛計畫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畫(2014—2019)》。日本的軍事戰略儘管仍然如前一年一樣,將重心放在西南區域,但強度大為增加。除持續鼓吹中國為假想敵外,透過增加西南區域作戰人員和海陸空武器裝備數量及質量為兩大特色,並持續提高西南方向部隊的靈活性、機動性和應變能力,提高西南區域軍力的實戰能力。特別是為提高西南區域的防空能力,擴建了沖繩那霸基地的基礎設施,以適應將要在2016年底擴充為兩個 F-15飛行中隊的部署計畫。另外,為要提高對西南空域的情報收集和警戒監視能力,擴建了一個移動雷達基地,新增了若干預警機並增加了近百名預警機的機組人員,提前更新宮古島的雷達裝備等。從陸上自衛隊方面看,為強化西南諸島的情報收集和警戒監視體制,增加了陸上自衛隊員近百名,在武器裝備方面,新購置了裝甲車、多用途直升機、水陸兩棲登陸車以及導彈等。同時積極在『武器出口』特別用心,說穿了就是想透過軍售他國的手段來提高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實力與地位。
在日本發表的2014年「防衛白皮書」當中,對中國的軍事仍多所著墨,刻意渲染中國崛起與威脅,明言中國將不斷擴大其海洋活動領域。同時中國更從2012年起取代俄羅斯,成為日本戰鬥機緊急驅離的主要對象,顯示日本逐漸將中國「敵國化」!藉此挑起爭端,來強化自身在亞太地區的話語權。日本除了加強西南方面的部隊,對於空中兵力也調派將近2個中隊進駐到沖繩群島,同時藉由發展尖端武器(心神隱形戰機、新型登陸艦等)來擴充自衛隊漸漸老齡的裝備。 (相關報導: 中國空軍赴西太平洋上空演練 日本防衛省:中國戰鬥機首次通過宮古海峽上空 | 更多文章 )
與此同時,日本於2015年讓新安保法的通過,讓日本可以成為美國在東亞的武裝側翼,合法地販賣武器,日本自衛隊特別將以往近一千浬海上生命線的防衛範圍,透過『集體自衛權』的準備與運用,將海上的防衛範圍延伸至南海區域,這是日本首次軍援位於南海周遭國家,透過聯合軍演以及裝備轉售/贈,強化位於南海周邊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菲律賓、越南等),例如:日本於2016年由防衛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和菲律賓國防部長蓋茲敏(Voltaire Gazmin) 達成協議,表態東京願意租借5架TC-90教練機給菲律賓,並協助馬尼拉當局訓練飛行員和飛機技工。同時不斷透過美方在太平洋上的軍演來加強並演練日本與盟國的作戰能力,也就是說美日安保條約,是日本擴軍與對外用兵的基礎及藉口,透過該條約日本政府可以更有機會南下南海,更有籌碼將中國威脅化,更有理由讓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活動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