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救臺灣經濟 就得來一次總統級大翻轉

蔡英文總統意識形態治國的最大問題就是造成能源系統大斷裂;要救台灣經濟,台灣必須有一次「總統級」的翻轉。(盧逸峰攝)

加劇臺灣經濟沉淪頹壞趨勢時程的「意識形態治國」毒瘤,務須儘速予以拔除,來一次徹底的總統級國體大翻轉,否則臺灣社會的破毀淪亡,應將指日可待。

從「奇蹟經濟國家」到「平庸國家」的負向典範移轉

廿年來臺灣經濟的滯騃不前,甚至於社會發展成長逆轉頹敗倒錯,幾乎脫不開「國家領袖因素」的影響肇致;識者咸認為,要搶救當前愈趨困頓的臺灣「悶」經濟現象與問題,必須首要從總統級的領袖能力與治國政略抉擇方向,搶救起。

在臺灣七十年的經濟發展經驗歷程中,前五十年階段是在開明專制的政經體制,以及強勢睿智有前瞻遠見的領袖領導之下,維持一個持續向上成長進步發展格局,締造世界級經濟奇蹟,也讓臺灣成為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的向前進步領頭羊,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典範的「奇蹟經濟國家」。

偽正義當道掌權的沒有未來性「這個國家」

但自1997年起,民粹治國新典範在國家新領導人的權謀運作下,急轉乍起,直接徹底取代了既往五十年的菁英治國典範,為國際社會創造出「負向典範移轉」的「平庸國家化」失能劣例;近二十年來,慣於授權統領專業技術官僚團隊治國理政的「前瞻遠見領袖」,已然徹底消逝,代之而起所盡見的無非屆屆都是越趨向下的「科長總統」。

接連三屆次民粹選出的平庸失能「科長總統」,基本上盡皆否棄專業技術官僚,祇會一味專用政治操弄幕僚,治國理政但看民意風向,毫無前瞻格局及睿智願景,而且幾乎每位「科長總統」,也都同樣否棄全球化,對國際大趨大勢分毫不顧,對於臺灣國民社會生存發展所寄的「經濟治國政略」,則既毫不在乎也毫無感覺:這二十年來,完全不見工程科技背景的領導人,悉數法律系所背景的政治人當家主政,尤更忽略國家主軸命脈所依存的經濟事務與經濟戰略,或有主政領導人根本輕忽漠視經濟治國政略,或有根本無能無力化解偏邪激越民粹壓力,而失能失力於施展更積極前瞻有效的「臺灣未來性」經濟治國政略。

而更形加速臺灣社會急轉劣化的是,近三年「意識形態治國」毒瘤的急速增生、擴散,使臺灣遽爾沉淪成為「偽正義當道掌權的」沒有明日未來的「這個國家」。

2019年臺灣,已經是徹頭徹尾沉淪谷底的,令百姓棄守討厭的「這個國家」。

20190313-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曾銘宗、賴士葆13日召開「民進黨不拚經濟拚統獨」記者會。(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曾銘宗、賴士葆13日召開「民進黨不拚經濟拚統獨」記者會。(顏麟宇攝)

領袖失落成為「僅有」平庸領班人國家

因此,臺灣經濟也就越來越滯騃不前,社會發展成長也越來越逆轉頹敗倒錯。

乍回首,從1990年代末開始檢視起,則臺灣經濟社會竟遽然由繁盛轉進衰頹,從世界級的奇蹟經濟社會,逆轉邊陲化成為自閉自鎖的固附型「悶」經濟社會,其最關鍵的可歸咎肇致變數,正是「國家領袖失落」(the National Leadership Lost):臺灣從一個擁有足可以傲視全球卓越領袖的卓越國家(of eminent leader),竟已淪落成為「僅有」平庸領班人的平庸國家(of mediocre foreman)。 (相關報導: 陳偉忠觀點:領導者的視野與寬容 更多文章

國家領袖的劣質化與低俗化,立即肇致國際經濟社會及國內百信民眾急速升高了對臺灣發展前景未來的不確定性感,以及強烈失去對「領班人」的信心與信賴,其結果,自然而然越發加重「悶」經濟情勢所帶給臺灣的發展成長滯騃難進現象;這也正是今日臺灣,極其現實情境的一大重要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