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漢今起正式解封!回顧這座城市的犧牲 展望復甦中的經濟

武漢肺炎疫情不斷升高,圖為封城後的武漢市場。(美聯社)

提起中國中部城市武漢,一般人想到的會是九省通衢、漂亮的櫻花、勁爆的小龍蝦以及黃鶴樓。但今年年初至今的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武漢與「肺炎」、「病毒」這些詞綁在了一起。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到今日解封,已經過去76天,經歷了死亡、悲傷、憤怒和絶望。這座城市似乎已經準備好恢復正常生活。而那些逝去的生命、被訓誡的「造謠者」和沒有迴音的追責,仍在拷問著每一個人。

前所未有的封城令

封城令是在半夜下達的。1月23日凌晨,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通告,當天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世衛組織稱,這樣封鎖一座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在公共衛生史上「前所未有」。

武漢市長說,在封城之前有多達500多萬人離開武漢。

在香港工作的武漢人許結就是這500萬人之一。1月23日一大早, 他打車去機場打算飛往深圳。在路上他提醒的士司機一定要小心防護,司機還不以為然:「這個都控制住了,應該沒事,不會弄太久了。」

那時武漢完全沒有緊張氣氛,街上也有許多人沒戴口罩,看不出來有防備。除了一些關張過年的小本生意外,大商場基本都營業。他平常去吃飯的餐廳跟往日也沒什麼不同,「都是該吃吃、該喝喝、該過過」。

武漢市長周先旺事後形容,封城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武漢市長周先旺事後形容,封城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武漢市長周先旺事後形容,封城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後果不可想象。

中國醫療專家也曾對當時為何提出封城建議複盤。

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稱,1月19日下午高級別專家組召開閉門會,她就提出武漢要做到「不進不出」,把疫情控制在武漢。1月22日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張平告訴她,大量人員從武漢返回浙江,不僅引起了第二代感染,還引發了聚集性疫情。結束電話後,李蘭娟向上匯報,武漢必須馬上封城,否則疫情會更大規模擴散。

無論從政治決策還是醫學角度來看,封閉武漢似乎都是必然的。

「這個決定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病毒有諸多不確定性。它對人類來說是新的,沒人有免疫力,沒有治療方法,也沒有疫苗,」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公共衛生專家、教授羅伯特·丁沃爾對(Robert Dingwall)BBC中文說,「在當時,很難找到其他方法來遏制病毒蔓延。」

從醫學角度來說,23日不封城,新冠病毒會更廣泛地擴散到全國和海外地區。封城措施短暫犧牲武漢,但要保住其他地方。

封城之後,在疫情的高壓下,武漢醫療和生活資源緊張,各種問題浮出水面
封城之後,在疫情的高壓下,武漢醫療和生活資源緊張,各種問題浮出水面

「一定要這樣做的。武漢是一個大城市,好多航班公共交通都會經過,如果不封,對國內國外的影響會好大。」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是認為,「封了城,給其他省市就做了準備,比如北京、上海、廣東,他們處理相對容易點。」

從中國政府的行為邏輯來看,向來都是把「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對BBC中文指出,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全局意識」,為了整體的利益犧牲部分的利益。 (相關報導: 「日本經濟正面臨戰後最大危機」安倍宣布:實施史上最高額刺激方案,規模達108兆! 更多文章

「如果不採取封城的手段,(病毒)擴展到全國,勢必會影響到全國的整體利益,從而影響到中共的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