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歷史新新聞》曾經,台灣金援外交險被認為是中美洲國家「貪污共犯」

中美洲邦交國尼加拉瓜10日與我國斷交,台灣過去金援外交曾被認為是造成中美洲國家貪污橫行因素之一。示意圖,外交部大廳。(顏麟宇攝)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在各國逐漸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擁有中國的統轄權後,「漢賊不兩立」思維下,堅持自己還擁有中國管轄權的中華民國政權,就開始了砸錢和中共政權搶奪邦交國的「外交戰爭」。

然而接受金援外交承認中華民國政權仍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權的國家,有不少都有內政治理問題,貪污腐敗橫行更不在少數,這也讓台灣的金援未必能落到當地民眾手上,甚至某些還變成執政者打擊政敵的「銀彈」。

這篇刊登於2004年10月28日921期《新新聞》的文章報導,2004年時任立委的劉文雄一句失言的「遮羞費」,雖然惹來巴拿馬前女總統莫絲科索的隔空對陣,差一點釀成國際官司,最後雖道歉了事,但也讓國人和媒體發現,台灣用於維持外交關係的援助金,時常造成當地輿論的反感。甚至還發生過在地媒體直接質疑我國外交官員的事件。

說當年的台灣是這些腐敗政權的貪污共犯,或許是過於誇張的說法,但這些巨款,確實曾在這些國家,影響了他們的政治運作。(新新聞編輯部)

親民黨立委劉文雄一句「遮羞費」,沒有羞辱到民進黨,反倒招惹了巴拿馬前女總統莫絲科索(Mireya Elisa Moscoso Rodríguez de Arias)的隔空對陣,差一點釀成國際官司。從兩周前哥斯大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Miguel Rodríguez Echeverría)被捕,到這個失言風波,台灣金援外交的內幕,就像一捆捆的薪柴,讓深陷在政治獻金和貪瀆弊案之火的中美洲一發不可收拾。

友邦媒體批台金援暗著來

雖然台灣的政治騷動,已經在陳水扁總統興訟和劉文雄道歉下,暫告歇息,但被點燃的中美洲政治風暴,卻才正要開始。台灣外援的新聞,這前前後後一個月來,幾乎都躍升占據了友邦媒體的頭條焦點;就連報紙的社論和專欄也疾呼,台灣對中美洲的經濟援助應公開透明步上正軌,對雙方這種建築在金錢和不肖政客上的外交關係,也出現了露骨的批評。

陳水扁、總統、2018年。(新新聞資料照)
2004年時任立委劉文雄「遮羞費」失言事件,讓總統陳水扁以興訟方式處理。(新新聞資料照)

從親民黨立委傳出不當的指控開始,巴拿馬當地媒體就開始發燒,無論是《報導報》(La prensa)、《巴拿馬美洲報》(E1 panama america)或《自由評論報》(Critica Libre)等和各大電子媒體,都以斗大標題引述這100萬美元生日禮物的新聞,並引起其他其他4個鄰國和區塊「美洲國家組織」的高度矚目。不過,從網路上看這些電子報,內容並不特別深入,大都敘述說台灣傳出這類說法,以及莫絲科索的否認,報導以事件為主體,並沒有特別多著墨該國政治影響面。

一直到10月25日,相關新聞仍餘波不斷,中南美各國關心的焦點卻開始轉向擔心台灣的金援會不會因此斷炊,包括哥斯大黎加的《國家報》(La nacion)大幅引述台灣說法,強調不會中斷對拉丁美洲的援助,巴拿馬美洲報則刊登我駐巴大使胡正堯的保證,強調援助絕不會因此停止。哥國的《共和報》(La Republica)則報導哥國為了調查前總統貪污案,再度要求台灣方面提供文件說明。 (相關報導: 歷史新新聞》花錢買朋友時限多長?1991年李元簇率團往尼加拉瓜「灑錢」實錄 更多文章

三大因素引發外交危機

過去一年來,中美洲各國籠罩在層層的政治獻金疑雲中,但諷刺的是,台灣多年來積極爭取外交空間,每年耗費上億元的經濟協助,最後獨占媒體鰲頭的,卻都纏繞在官員貪污的個人行為。拿錢拿出問題,遭該國司法調查者,先後傳有尼加拉瓜的博拉紐(Enrique Bolaños Geyer)、宏都拉斯的卡耶哈斯(Rafael Leonardo Callejas Romero)、哥國的白契哥(Abel Pacheco de la Espriella)和羅德里格斯,和巴國的莫絲科索,比例可說相當高,更令外交部挫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