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在臉書上po文分享一個想法,那就是作為面試官,如果有個求職者在面試時不斷強調自己「熱愛學習」,我有很高的機率會把他刷掉。這篇文一發出,很多人就來問我這是為什麼,「一個人如果熱愛學習,不就代表他是個很積極、正面的工作夥伴嗎?Joe,為何你還要把他刷掉呢」?
我這麼說的原因,很多人都想不太明白,也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直言不諱地分享背後原由。其實是這樣的。一般而言,那些廣泛學習的人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他能力很強,所以一直有學習的習慣,另一種則是他能力很平庸,所以一直學習,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強項。這兩種人除了能力,還有一個差異,那就是前者往往不會把「我是個廣泛學習的人」、「我熱愛學習」這種話掛在嘴邊。
比方說Bryan,他也看很多書、上很多課,可是如果我問他興趣,他絕不會說他的興趣是學習、更不會說他喜歡廣泛學習。他會講一個明確的興趣,或是跟我講最近看了哪本書、上了什麼課很有趣。然後我們會聊其中值得聊的細節,他會有他目前研究的心得與觀點,而不是只是空泛地講說:「最近廣泛上了很多課,都很好玩」。
這整個反應,就是差異的關鍵。
這就好似你問同事週日在家看了什麼?若他跟你說:「啊,我就一整天轉電視、廣泛地看了各種節目」。這意思多半就是他其實啥也沒看進去,遙控器亂轉了一整天。
這也是為何超強的人,幾乎很少人會到處跟別人講我廣泛學習。雖然他們確實廣泛學習,但通常不是漫無目的,而是可能先廣又深,最後會研究出一個明確方向。等某件事情摸索的差不多,才又可能拉遠看廣,然後找到另一個值得打擊的點,又一次深入下去。所以會跟你講我廣泛學習的,通常是不知道怎麼學的人,幾乎是亂轉電視的概念,於是有很高機率是上面提到的能力平庸的人。
既然這情境不是交朋友而是要「找人」,能力平庸的當然就無可奈何了...
甚至更進一步來說,能力平庸卻熱愛學習的人,在工作上也常有五個隱憂。以下,我逐一來說明。
1.顯然他們不會訂目標
你看到這也許會想,「熱愛學習」和「不會訂目標」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一個人就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訂目標、不曉得怎麼做計劃,所以才會任意東摸摸、西碰碰。美其名叫「好學」,但實際上是「缺乏目標」。做為職員,你會發現他們工作上目標掌握度會差,很容易見樹不見林。
跟這樣的人做朋友沒問題,但若是作為工作夥伴,有這種特質的人在工作上對目標的掌握度,往往會比較差。而且,他們常常無法把力氣用在刀口上,不只他們自己困擾,整個團隊也容易跟著受影響。
2.他們「自我理解」往往不夠
在「熱愛學習」表象下的另一個真相,其實是「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才會想透過大量的學習,找到將來有機會走往的方向。
這樣的人因為對自己的職涯規劃不明確,所以很容易不斷想變換領域。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人其實很難在崗位上穩定且專注發展。 (相關報導: 台大研究所畢業,她應徵助理只求22K還慘遭淘汰?面試官曝最後關頭不錄取真正原因 | 更多文章 )
3.他們的想法容易被世俗影響
一個會沒有方向又把廣泛學習掛在嘴邊,表示他很徬徨,可是又不願講他很徬徨,所以潛台詞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可是看電視不好、打電動不好,那我到處學習這總不會錯」。可是我得說,徬徨時也不表示要亂學習。並不是學習就一定好。但如果容易被世俗影響,表示多半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沒有看到大局的眼界,很容易人云亦云。職場上就很容易沒有主見、沒有判斷力。哪怕是第一線的執行者,沒有判斷力也是會讓上司頭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