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臺灣年輕人沒競爭力!東森女主播:中國人很懂包裝自己,但沒料的也不少

時常被誤解為人生勝利組的路怡珍,走過的路絕非一路平順(圖/路怡珍提供)

「臺灣的妹,很正!」說起臺灣有什麼優勢,女主播第一個提到的就是這個。企業大老總愛說中國年輕人多好多上進,還不忘譏諷臺灣年輕人就是因為不努力才領22k,但對曾在香港、北京、紐約等城市工作過的她來說,臺灣人很努力也很有才能!中國人的優點是很會包裝與行銷自己,但很多時候也可能只是吹噓……

東森財經主播路怡珍,時常受邀主持中港臺科技公司與新創產業的座談,曾任2015、2014年TechCrunch北京國際創新峰會雙語主持人。因為工作,她看見中國人的才能與野心,也曾發表〈台北到北京的距離有多遠?〉一文(註)期望臺灣人警惕,因此常受網友質疑:臺灣是養育妳的地方,為何要一直抱中國大腿?其實在路怡珍眼中,中國未必那麼好,臺灣也沒有那麼壞。

lu02.jpg
路怡珍(左)的家庭教育從小開始重視英語,也培養了她日後在國際論壇的主持能力(圖/路怡珍提供)

在中國做事情要靠老天保祐!

路怡珍認為,中國年輕人確實很敢談創業與夢想,當臺灣的大學生在追日劇時,同世代中國人早在計畫要打造下一個阿里巴巴、也相信自己辦得到。他們很有能力包裝與行銷自己,能把創業與夢想說得閃閃發亮,不只讓資本家願意掏錢出來支持,也讓許多知名大學灑下大把鈔票來吸引中國留學生。

然而,中國年輕人的實力不一定有贏過臺灣,也不一定能撐起那麼大的創業夢。過度吹噓的後果就是讓投資者失去信任,帶來中國科技產業的「資本寒冬」。

「中國年輕人這麼會吹噓自己、表現自己,是有副作用的。科技業的新創團隊可能非常會行銷自己,跟資方拿了一筆錢,才發現裡面是空的……做不出來的時候那個信任感就會瓦解掉,資金就不會來。」

lu05.JPG
曾在2014年TechCrunch北京峰會擔任主持人,路怡珍和中國交流密切,也有很多想法(圖/路怡珍提供)

路怡珍常說中國年輕人充滿「狼性」,但那也是惡劣環境下的無奈。中國人吃進嘴裡的食物很可怕,連呼吸的空氣都有問題,他們必須化為猛獸才可能生存,即便是東莞工廠女工,下班後也是努力學英文學電腦,期望能翻轉階級;在中國俯拾皆是成功階級翻轉的例子,馬雲就是一個,藍思科技的CEO周群飛國中畢業就在深圳當女工,白手起家的她,現在已是全球觸控面板最大供應商與中國女首富。

媒體亂象,在香港人眼中竟是臺灣最有趣的風景

雖然許多人都在談中國崛起,路怡珍認為臺灣有許多無可取代的優勢,年輕人其實很努力也有良好的工作倫理,國際都盛讚臺灣員工的「忠心」。臺灣的資訊流通又豐富,多元文化交融下也造就非常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甚至女孩長相也是東亞最亮麗的。她對臺灣的未來很樂觀:「腦力知識密集的就留在臺灣,工廠可能在其他地方,CEO就住在這邊,因為我們環境舒服,臺北妹也很正!腦就留在這裡。」

談起媒體亂象,路怡珍立刻無奈大叫:「為什麼會成這樣,我也不知道啊!」她剛進媒體業時是做記者,每天見識千奇百怪的車禍、播報民宿早餐少一根香腸等芝麻小事的新聞,讓她沮喪到幾乎要做不下去:「很多人都覺得做新聞的人是很白痴的人,但其實不是!做新聞的人是最痛苦的人,他要把這麼白痴的內容做出來。」 (相關報導: 看報紙才知道武昌起義,他憑什麼領導革命?孫文靠這3招嘴砲大法感動全中國! 更多文章

lu03.jpg
在開始接觸科技新聞後,路怡珍才再次找回對媒體工作的熱情(圖/路怡珍提供)

路怡珍提到,她在鳳凰衛視工作時,一節30分鐘的新聞幾乎是國際新聞,跟臺灣新聞的內容很不一樣,但也曾有香港朋友看了臺灣新聞之後,驚訝地說「很有趣」!全球新聞娛樂化的情況不斷發生,就連美國也不乏丟鞋、巴頭的政治新聞,換個角度想,或許也是臺灣人的創意大爆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