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害」退休教師無法去美國玩15天,就叫沒有同理心?18日退休教師蕭秋華於《新聞追追追》節目表示,光要到美國參加小孩畢業典禮與旅遊,15天就得花上20萬元,他希望藉由這例子說明何謂「同理心」,希望政府別亂砍退休金。此話一出馬上引來諸多批評,而時常對社會事件發表意見的呂秋遠律師,舉了自己自國營企業退休父親的例子:比起退休軍公教,社會上還有更多人辛苦掙扎求生,還不見得有人願意給他們同理心啊……
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們,大家午安:
關於你們這麼努力的為自己的權益抗爭,我想大家都看到了。在你們的眼裡,或許我只是個嘩眾取寵的名人而已。
不過我並沒有想要選舉,畢竟我還有點自知之明,不會做這麼差的選擇,所以你們不妨可以把這篇勸世文,在躲雨的時候,無聊消遣看看。
我的父親是一名國營企業退休員工,在18年前,就已經退休。他在退休的時候,有一間在和平島的房子,總價大概是400萬元,但是欠了貸款200萬元左右。在退休前,因為當了朋友的保證人,而好朋友跑路,所以被迫還了銀行180萬元。
至於他當時的財務狀況,簡單來說,在所有的勞工朋友中,他算是還好,因為還有機會領到退休金,不過是一次領,大約是400萬元上下。一來一往,他大概會有20萬元的盈餘,還有一間房子。
他的一生,都貢獻給這間國營企業,還有我們這群小孩。
在公司中元普渡時,我曾經去過他的工作地點,就是一間昏暗的焊條領料室,裡面只有他一個員工,空氣非常不流通。他現在的肺不是很理想,並不是因為抽煙,因為他沒有任何的不良嗜好,大概就是喝點酒而已。我在猜想,這只是猜想,或許是因為那裡的空氣很糟,所以他的老年生活,健康一直是我關心的議題。
他把每個月的薪水都交給媽媽,把我們全家人照顧得很一般。然而他的晚年,如果沒有我媽媽,跟這群孩子,大概會很悲慘,現在的「下流老人」,大概就是講他了。
媽媽在他退休後,接起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當時我才碩士剛畢業,只能給得起一點家用,畢竟台北還要租房子。媽媽覺得可以幫忙這個家多做點事,她也很開心賺錢以外,還可以多認識一些新朋友。我的哥哥與姐姐,賺的薪水只能養活他們家人,所以就是由我跟媽媽,一起來養這個家。
為什麼?因為他的房子,借不到錢,更不能賣,只是一個讓他可以棲身的地方而已。而現金,只有20萬元,你們覺得他可以活多久?他才60歲,但是保全業不會收留他,老年人想要找工作,當時就沒有這麼容易了。一個老人,要活下去,除了家人的幫忙,他能做什麼?
他,為了這個家,還有這個國家,同樣奉獻了一輩子。而60歲以後,已經沒有任何有償的工作要雇用他,他就是只能,唔,用他的話來說,等死。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人已經死,錢還沒用完」,以及「人還沒死,錢已經用完」,他沒機會遇到前者,但是很悲哀的遇到後者。
請放心,我父親現在過得很好,因為我現在很努力的賺錢工作,養活我的父母。但是,我每次都會想到,沒有孩子照顧的這些下流老人,要怎麼辦。他們不想出國16天,他們只想活下去,他們沒辦法付得出來房子的租金,不是房貸,或許他們根本就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那是因為你們有退休金的規劃,但是他們沒有?或者是,因為你們曾經為國家出生入死,他們沒有?是這樣嗎?
有些人,是連退休金都看不到的,更別說規劃。他們只是卑微的活著,養活自己的家人或是自己,怎麼有機會想到退休以後要做些什麼?至於辛苦,那是不能比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辛苦,怎能說誰對於過去,不是用盡全力?
現在的調整,或許調低的選項,讓你們無法滿意。但是,這不是承諾的問題,而是現狀瀕臨破產,不調整就會讓你們的下一代無法領到任何的退休金。要國家撥錢,不讓這個基金破產,姑且不論是無底洞,國家根本無能為力。
重點是,各位叔叔伯伯阿姨,難道你們真的覺得,出國16天,比起救濟下流老人還重要嗎?國家的預算就是這麼多,而且會有排擠效應,多了你們,就少了他們,一個求「活得好」,一個求「活下去」,你們這麼的有智慧,應該可以分辨其中的差異吧?
最後,我對這段話特別有感。「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第十六》
戒之在得,大概就是這樣。你們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世界呢? (相關報導: 因為軍公教年輕時很苦,退休就該月領7萬?呂秋遠10點反擊那群死咬利益不放的人 | 更多文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呂秋遠臉書責任編輯/謝孟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