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兩大原則告訴你:投資績效到底該怎麼看?《巴菲特的投資原則》選摘(2)

作者指出股神巴菲特投資績效的測量方式,並介紹巴菲特穩賺不賠的套利型投資法。(示意圖,取自flickr)

對巴菲特來說,適當衡量主動式投資的績效是至關緊要的事,他原先提出的8條投資原則中,有2條在談這個問題。巴菲特認為拙劣的績效衡量是危險的投資過失。他以2條基本原則釐清(a)衡量的方法,也就是衡量相對於大盤的表現;以及(b)衡量的時間長短,這決定至少要看多久的績效表現。

有一件事對我選擇合夥人以及我與合夥人隨後的關係非常重要,那便是我們必須使用相同的績效衡量標準。如果我的表現不好,我預期合夥人會贖回資金;事實上,我也應該為自己的資金尋找新的投資管道。如果我的表現很好,我可以確信自己很出色,也確信可以適應這種情況。

如前所述,拜複利的威力所賜,投資績效即使只是小幅超越大盤,假以時日也能帶給投資人巨大的好處。但是,如果你的投資方法讓你在3或5年內輸給大盤,你最好停下來,認真考慮「認輸」(巴菲特的說法),改買指數基金。身為投資人,了解自己表現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一套適當的績效衡量方法來應用,而巴菲特恰恰提供這套方法:

1.基本原則第四條:我們的表現好不好,不是看這一年是賺錢還是虧損,而是以道瓊工業指數反映的股市大盤或主要投資公司的表現為基準。如果我們的表現優於這些比較基準,無論賺賠都算是表現良好。如果表現不如這些比較基準,那我們應該被丟雞蛋。

2.基本原則第五條:要評斷投資績效,我認為最好是看5年的數字,不然至少也要看3年的數字。我們的表現無疑有時會不如道瓊指數,而且可能明顯比不上。如果有3年以上的投資績效不如大盤,那我們全都應該替資金另尋出路,除非那3年的股市是多頭行情,而且市場在投機資金推動下大幅上漲。

這兩條簡單的原則對現在的投資人仍完全適用。第一條原則衡量每年相對於大盤的表現,而一年下來是賺是賠不是問題。我們關心的是一年的表現是否優於市場平均水準。因為股市一般趨勢是上漲,如果能在大盤下跌時虧損少一點,並在大盤上漲時賺多一點,你的表現就會非常出色。投資人追求的是長期而言打敗大盤,盡可能年年打敗大盤,至於一年下來是賺是賠則順其自然。

巴菲特的第二條原則指出,投資的相對表現至少要用3年來衡量,能看5年更好。而無論什麼原因,如果3-5年的投資績效輸給大盤,投資人應該考慮替資金另尋出路。畢竟如果表現不如大盤,為什麼還要白費力氣?

巴菲特堅持所有合夥人必須同意這種測量方式;所有人都必須接受以至少3年相對於大盤的表現來衡量投資績效,他才會開始運用他們的資金。他持續教導之後的新合夥人認識這些標準,也常在信中重複說明。

巴菲特並未堅稱自己的標準最好,也沒說其他標準比較差,他只是說這是他的標準,並明確表示,不認同這些標準的人就不應該成為合夥人。如果他達成設定的目標,他希望獲得適當的讚美;如果他做不到,他預期合夥人會贖回資金。這給我們的教訓是:在開始投資前,請務必建立適當的績效衡量標準,以免大家誤解哪些是傑出表現,因為如巴菲特指出,你不希望在期待得到熱烈掌聲時被丟雞蛋。 (相關報導: 台股衝萬二行情,還適合存股?兩招讓你進可攻退可守 更多文章

如果所有專業投資經理人嚴格遵循巴菲特的標準,你會目睹華爾街提早退休的熱潮。巴菲特在波克夏哈薩威至今仍以5年的相對績效衡量自己的表現。這一直是非常高的標準,至今未變。所有投資人都需要一套衡量績效的標準。如果你能設計出更好的標準,那很好,但請務必事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