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說來話長,很難一言以蔽之?日本溝通大師「關鍵四句法」讓你腦子更清晰

想把表達的簡潔有力,先讓自己腦袋清晰。(圖/pakutaso)

請大家試想一下,自己身邊感覺善於表達者,他們的電子郵件和言談方式,多半都相當簡潔。

並不是因為他們將內容簡化而顯得簡潔,而是懂得省略多餘的資訊,只歸納出最精簡的重點。溝通感覺上,並不會覺得他過於平淡、也不致於冷漠,這時候總是會認為「這個人的電子郵件一向清楚易懂」。

那麼,所謂的「傳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每當想向對方表達些什麼時,腦中到底如何運作的呢?

想要把表達的內容變得簡潔,首先得讓自己的腦袋清晰,這時候大腦進行的動作就是—抓重點。

聰明人懂得抓重點

我長年從事大學、入社應考等申論題撰寫的指導工作,不如就以此經驗為例進行說明吧。所謂申論題應試,就是針對某個題目,將自己的想法合乎邏輯地加以說明的考試。

為了能寫出合乎邏輯的文章,我一向指導學生使用自創的「邏輯模式」=「四段構成」。其實不只是申論撰述而已,舉凡商業書信等各種寫作或是對話的場合,都可活用這種四段模式的技巧,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合乎邏輯且精簡扼要地予以歸納。

所謂的「四段構成」如以下所述:

第一段:拋出問題→「…嗎?」

這是為了表達自己已針對題目的問題點,進行思考整理,並準備針對該項議題陳述意見的開場。

「雖然題目如此主張,但這是正確的嗎?」諸如此類,將題目轉換成「是非題」藉以拋出問題作為開場。

(圖/pakutaso)
溝通時以是非題開場。(圖/pakutaso)

第二段:表達意見→「固然…不過…」

針對自己拋出的是非題,表明個人選擇的立場。這時候,通常會引述「反對意見」,先說出「固然…」;隨即再以「不過…」論述加以反駁,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第三段:展開論述→「背景原因是…」、「畢竟…」

針對自己為何持有如此意見,闡述個中背景、原因、歷史原委等,此為申論時最重要的部分。

第四段:結論→「因此…」

整理全文,最後再次明確表示自己的主張為贊成或反對。

雖然各所大學的應試申論題不盡相同,但通常申論文作答的限定字數為八百到一千字,要在如此限定的篇幅下,最好以四段構成來撰寫。

而且,我們平時經常寄出的商業電子郵件等書信,多半篇幅更短。如果在這種狀況下,試著套用四段構成作為書寫架構,將會變成以下內容:

第一段:拋出問題

新商品「○○○」真的適合於九月發售嗎?

第二段:表達意見

固然大部分的企業向來都在九月,規畫推出新商品,不過在氣候快速暖化的當今,若顧及消費者需求,應該將發售日往前訂在更早的日期為宜。

第三段:展開論述

雖然尚未得到確定訊息,不過業界中都在盛傳,我們的競爭對手A公司和B公司皆準備提早發售,各大媒體也緊盯著他們的動向。

第四段:結論

參酌以上這些狀況,我認為應該搶先A公司和B公司進行發售為妥。

以四段構成歸納而成的文章,由於展開的論述十分合乎邏輯,因此不僅能說服對方,還能讓對方心生共鳴。

舉凡公司或家裡的一切事務、腦中思緒等世事,往往十分複雜,難以一言蔽之。不過要是有了這樣的思考模式,大量的資訊內容就能精簡地整合歸納出完整的陳述。而此模式的極致,就是接下來談的—「四句」歸納法。 (相關報導: 為什麼每次聊天都冷場?從一句「喔,我也是」,找到總是惹毛別人的真正原因 更多文章

「 簡短歸納」很困難?訣竅在—四段構成

以申論題為例,再來說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