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表現上有「變色龍」之稱的大衛鮑伊,在莫約50年的表演生涯中持續展現他革命性的創造力及好奇心。從60年代嬉皮風格的〈Space Oddity〉、70年代初期帶有日本色彩的科幻搖滾樂手「Ziggy Stardust」、與其後細瘦蒼白的「Thin White Duke」等,都在音樂風格、時尚品味及性別印象等面向帶來深刻的影響力。近代流行音樂史中,少有能與大衛鮑伊並駕齊驅者。
在大衛鮑伊多元的表演造型中,「Ziggy Stardust」依然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Ziggy Stardust」是1972年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的主角人物,是一名地球毀滅前夕的搖滾樂手,也是外星訪客「Starman」的信使。
(相關報導:大衛鮑伊名言集》我的整個人生是由實驗、好奇、與任何看似誘人的東西組成的|更多文章)
1976年底,大衛鮑伊搬到德國柏林,與美國樂手伊吉帕普(Iggy Pop)合作了2張專輯《The Idiot》與《Lust for Life》。他也於此時期創作了後稱「柏林三部曲」的《Low》(1977)、《Heroes》(1977)與《Lodger》(1979),這段與萊恩伊諾(Brian Eno)合作的經歷,被視為是他生涯中最富實驗性質的時期。
(相關報導:大衛鮑伊名言集》我的整個人生是由實驗、好奇、與任何看似誘人的東西組成的|更多文章)
「墜落地球的男子」
70年代後期,大衛鮑伊持續透過不同媒材展示他的才華與創造力。包括在1976年演出《天降財神》(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中,來自乾旱之地的宇宙旅行者湯瑪斯.傑若米.紐頓,以及1978年的《舞男》(Just a Gigolo)。1980年,他在《象人》(The Elephant Man)中登上百老匯舞台。
80年代MTV的興盛,為大衛鮑伊戲劇性的表演影像帶來更廣大的觀眾,包括可視為〈Space Oddity〉續集的〈Ashes to Ashes〉。1983年,《千年血后》(The Hunger)與《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登上大銀幕,大衛鮑伊也透過《Let's Dance》這張專輯與後續長達6個月的巡迴演唱會「Serious Moonlight Tour」獲得席捲性的商業成功;這是大衛鮑伊生涯中商業獲益最豐的時期。
1996年,大衛鮑伊進入「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2006年獲得葛萊美獎終身成就獎(Gramm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2000年,大衛鮑伊再度登上英國Glastonbury音樂祭主舞台,證明他在流行樂界的影響力依舊龐大。
在許多歌迷以為他已退休後,大衛鮑伊於2013年發行他睽違10年的錄音室專輯《明日》(The Next Day),這張專輯隨即登上英國排行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