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初選廝殺激烈,蔡英文和黨中央用了不少漚步對付賴清德,但初選一結束,賴清德立即表態支持蔡英文,從此消聲匿跡,黨內要角也全體言語及行動一致,全心全力幫助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其他零星的雜音,什麼「喜樂島」、「一邊一國」之流的,都無關宏旨。
反觀國民黨,韓國瑜在全代會通過提名他參選後發表演講,聲嘶力竭地呼號:「各位親愛的黨內先進,請您們側耳傾聽,多少台灣人民正在大聲呼喊,我們日子過得好辛苦、好辛苦,拜託你們國民黨振作團結;各位親愛的黨內先進,請您們側耳傾聽,遠方的戰鼓在陣陣響起,執政很無能、但選舉特別團結的民進黨已經組織好部隊揮軍進攻,但我們國民黨現在已經夠團結、夠有信心、夠有戰鬥力了嗎?我們國民黨已經集結好、有勇氣迎接這一場中華民國的殊死保衛戰了嗎?」
但是,真的是沒有勝選氣象。既不團結,也不振作;既未集結,也無鬥志。
場上未見初選強將郭台銘,他出國散心去了;批評初選「奇奇怪怪」的王金平聽完演講就溜了,說是全「傾聽基層聲音」;朱立倫雖然表態支持韓國瑜,他的親密戰友、接班人侯友宜市長推託市政很忙,未出席大會;吳敦義主席樂見「總統兼任黨主席」的黨章條文刪除,還表示願意「慎重考慮」列名立法委員不分區代表。

最扯的是郭台銘。檯面上一片和諧,檯面下暗潮洶湧。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動向未明,全黨瀰漫分裂隱憂,藍營各山頭按兵不動。據一家週刊報導,對於韓國瑜向郭台銘求和,郭團隊開出兩項條件,一是韓國瑜必須與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切割,二是韓國瑜必須就初選時拋出的「權貴密室協商」說,還郭台銘一個清白。
這兩個條件都不好辦。旺中媒體集團全力挺韓,有基於政治理念投合的盤算,有基於商業利益的盤算,非韓國瑜所能置啄,他是被動受益,如何切割?何況選舉中人,媒體支持越多越好,強要他切割,違反常情與常理。至於「權貴」的說法,是韓國瑜參選意願確立之際,郭台銘突然在黨內大協助之下堂皇宣布參選,讓他有被背後開槍的感覺,為了提高參選正當性,同時拉抬聲勢,因而在聲明中提出「權貴政治熱衷密室協商」的指控,但並未指名郭台銘,要他如何道歉?
這些還是看得到的不洽當言行,看不見的暗潮才恐怖。現在言之鑿鑿的是郭台銘可能跟柯文哲合作,柯P也露出口風,說「有的問題他還沒有答覆」。一旦郭柯結盟,震撼性與顛覆力之大難以算計,藍綠陣營必然承受重大壓力。如果只是柯文哲參選,郭台銘合夥而不參選,蔡英文將重創;如果郭擔綱參選,國民黨將剩半條命。國民黨搞不定郭台銘,韓國瑜和國民黨必然前程黯淡。如果王金平也造反,朱立倫不願擔當輔選大任,則韓國瑜將總統難選上,國民黨立法委員也難過半。
如果國民黨無心整合,韓國瑜無力促成各方歸順,2020大選定於一尊,則像現在大頭們有人要把號的亂局,如何能對抗全黨一門砲的民進黨?何況還有集結中的第三勢力可能起來挑戰。
國民黨無法整合成一門砲,無法團結一致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對於黨的認同強度不夠,小我的私心盤算打過大我的整體考量。當年強人壓陣,還可馴服各方悍將;強人一去,則內鬥爆發,各有圖謀,甚至不惜分裂,自尋出路。當年主流非主流鬥爭,雖然鬥出一個新強人李登輝,但也鬥出一個新黨,讓陳水扁當上市長。隨後,李登輝整合無方,又鬥出一個宋楚瑜,給陳水扁送回本壘得天下,然後生出一個背離的親民黨搶食。馬英九時代憑其聲望,黨內尚能相安無事,但他地方選舉落敗後,黨內散亂,至今無法形成一個超然在眾小我之上的大我,黨主席也未建立威震各方的領導力。所以,黨內各系統各存私心,各有盤算,而且無視於強敵在朝,集全黨之力都未必能重回執政,何況內鬥頻仍,力量相互抵銷。
國民黨眼前的最大問題是,黨的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威望尚有不足,如同他自承的,「也許在有些人心目中,我不是一個理想的總統候選人,更不是天縱英明的領導者」,因此一時無法鎮服諸侯;黨的領導人對於整合與凝聚也用心用力不夠,他自己說連郭台銘的電話號碼都沒有;再加上悍將各自打算盤,有人圖謀另起爐灶,有人算計選後的大位,來不及團結起來先取得天下再說。
這樣的國民黨,在逆境中都無法齊心一致努力改變命運,現在看到重回執政的曙光,眾家要角已經各自在算計如何搶一杯羹,更難團結一心。他們不想想,一年前國民黨還癱在地上任憑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鞭打,多虧出現「一人救全黨」的韓國瑜,才翻轉局面;現在還要靠他領頭去扳倒民進黨,才有分享天下的甜頭可嚐。如果不去壓縮小我合成一門大砲,豈有勝利的果實從天而降? (相關報導: 風評:韓國瑜的穿雲箭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