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最近公布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的首次國家報告,其中提到「一鄉一社區式服務」的理念,希望將據點深入民間幫助更多人。心路基金會表示,一直以來就在推廣這個想法,無奈景氣差,經費募款始終不足。
心路基金會成立已近30年,當初由一群身心障礙孩子的家長們所組成,如今在台北、宜蘭、桃園、新竹、等地都有據點,執行長宗景宜同為一位障礙者的母親,表示目前以台灣的服務現況來說,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但她強調心路的宗旨不會改變,「就是以一顆父母的心,陪心智障礙孩子走長長一生的路。」
心路基金會一方面連結在地的政府單位、學校社團與社區資源,將日間照顧、健康支持與到宅服務等專業帶到各地,另一方面也在社區式的服務中,發現身心障礙者更多的需要,宗景宜指出,每一個據點的設立,都需要經費的作為後盾,但今年的募款經費卻遠遠不足,恐怕一些計畫會因此受阻。 (相關報導: 「爸爸不會動了!」 當父母走了 誰來照顧身心障礙者? | 更多文章 )
根據衛福部統計,身心障礙者受機構服務者佔約2%,其他大多在家接受居家式照護,心路基金會表示,希望經費能早點募齊,讓剛成立的跨海據點澎湖與即將成立據點的高雄六龜順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