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7月1日,為台灣人服務近40年的核二廠一號機,終於停機/解聯。雖然,台電聲稱因地方政府不允許興建『乾式貯存場』,故,廢燃料無處可放,必須停機解聯。
但,終其原因,則是在朝/在野都不去深切了解核能電廠運轉的真實狀況,執政黨一昩的宣傳『恐核』,而後再扮演『正義鬥士』的角色,悍然將穩定佔比台灣發電量的2 .7%的核二廠一號機停掉!彷彿,他們都是在救台灣,拯救台灣人民免於所謂的核災的陰影?
執政黨說台灣的電源長期為「核電」所控制!事實上,核電佔台灣基礎電力僅僅12%左右,雖然只有12%左右,但它「穩定」且「價廉」。
在野的地方政府長期的不批准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場的設置,譲執政黨乾脆將停機的責任推給了在野的地方政府!
能源政策本是一個極專業的學問,它的良窳關係著民生、經濟、工業⋯等等!甚至於可能動搖國本,豈可如兒戲般,在野/執政互嗆,執政者,骨子裏想「非核」,然又怕「限電」引起民間的壓力,就理所當然把核二廠一號機停止供電,推給地方不批准乾貯,地方政府又說電力公司完全沒有申請興建乾貯設施的意圖。朝野如此的做為,吃虧的是台灣人。
核二廠一號機停止運轉後,台電急著表示,此一近100萬瓩的電力,將由民營嘉惠電廠二期機組、『太陽光電』與歲修機組回歸等三方補足,供電上沒有問題。
是否能夠補足,留待時間來證明吧!電力公司仍有許多不同的權宜措施(例如:降壓降頻及壓抑需求面「需量競價,限制大用戶用電等」)來滿足民生用電,但願不要再重蹈5/13及5/17限電的覆轍。
光電及風電能否成為穩定的電源
目前的執政者,曾自豪其將擺脫長期為核電控制的電源,由大力支持的「光」及「風」來取代。
那麼光電及風電是否可以取代火電及核電,成為穩定的電源?我給的答案是:在台灣,以目前的狀況,不可能!
各位可以參考去年美國加州的例子!本來加州缺電,可利用互通的電網向鄰州購電,可是到了夏季,鄰州亞力桑那都自顧不暇了,那有可能再賣給加州,加州只好分區限電,那就是過份依賴風電及光電的結果。台灣又是一個獨立的電網,缺電時,如何求助呢?
台灣光電及風電的實際狀況又是什麼呢?台灣的光電,除了傳統的方式外,為了達成政府的目標,光怪陸離,例如:砍樹種電、塩田種電、埤塘種電⋯⋯。這些都是犠牲,既有的農業、養殖業等換來的!光電的收購因其建造型態及發電量而異,但,平均一度電,台電公司的收購成本也要4.5元左右,台電購入後再以低於這種價格賣出,這樣用國土及國家整體利益的交易、交換、犠牲
『值得嗎』?
離岸風電呢?當年,風風光光的強調技術轉移、國產化且用貴參參每度收購價约5.5元的離岸風電其實際進度呢? (相關報導: 劉志堅觀點:核二廠1號機停機,非核家園再邁一步─後端問題耽延停滯,令人憂心 | 更多文章 )
若參考今年2021年6月16日天下雜誌的報導:
『有說好這兩年新增近300支離岸風機發電,為何掛零?』
『⋯⋯台灣離岸風電,原預定今年併網相當於5座中火機組的容量,卻至今都沒完成。究竟離岸風電面臨哪些挑戰?又需要哪些對策,才能解決此刻台灣電力不足、能源轉型陷入空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