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帶來的民粹強人現象影響全世界,各方專家解讀宛若雨後春筍,日裔美籍政治學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身分政治》一書也提出他的見解,更開出藥方。
福山要解析的對象不只針對川普一人,還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土耳其總統阿爾多安(Recep Erdogan)、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等民粹領袖,以及英國脫歐現象。
此書是修正他的歷史終結論,分析當今民主衰退及民粹抬頭的源由。福山認為民粹興起源自三大滙流:首先是人類尋求尊嚴的天性;其次是蘇聯解體後,歐美國家左派從階級問題轉向關注身分政治;最後是全球化加劇社會不平等。
激情的勇士渴望尊嚴與承認
福山從西方政治思想史入手,重探民族主義的根源,他認為民族主義的核心概念是「尊嚴」(dignity)。而長期備受北京當局打壓的台灣人民,對於「尊嚴受辱的怨恨」最能夠感同身受,更有尋求國際承認的渴望。
福山從西方哲人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激情(thymos)是有別於欲望和理性之外的心靈第三部分,這也是認同政治的根源。激情的勇士渴望尊嚴與承認,猶如對主人忠心耿耿的狗,這是勇士的專屬領域,不是人類的共同特徵。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認為「尊嚴」根植於個人內心,頌揚內在自我的自由。之後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尊嚴世俗化,視為理性的道德規範。法國哲學家盧梭進一步指出,內在的道德自我充滿情感,只是被社會壓抑了。盧梭的見解成了現代民主、人權、共產主義的根源。
早年希臘時代的貴族擁有「凌駕他人的激情」,自視為高人一等的菁英。但隨著現代民主政治來臨,「凌駕他人的激情」(貴族政治)逐漸讓位給「追求平等的激情」(民主政治)。
到了十九世紀,尊嚴與承認的政治來到交叉路口,一條岔路通往個人權利的自由民主政體,平等承認每個人的尊嚴;另一條岔路是集體認同,民族主義與政治化的宗教(伊斯蘭主義)。如此延續到兩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潰敗後,形成二十世紀冷戰的兩極勢力。
二十一世紀初民主衰退及民粹主義席捲全球。敘利亞內戰,阿拉伯之春激勵反對阿薩德政權,阿薩德對反對者進行鎮壓,迫使百萬難民逃往歐洲。川普政府築美墨高牆的歧視政策,造成反移民浪潮。英國脫歐及希臘債務,讓歐盟面臨崩解危機。
左派政黨不顧勞工階級的尊嚴
福山認為歐美民粹主義興起,其中一個原因是左派政黨背棄了勞工階級,從馬克思主義到社會民主政黨,本來是在為勞工階級爭取尊嚴,改變經濟不平等問題;如今「傳統左派」已捨難求易,太多利益集團介入產業政策,轉而追求身分認同及平等的性別、族裔等相對容易的「新左派」,身分認同平等取代了經濟上的平等。 (相關報導: 白宮首席經濟學家談「我所看到的川普」:他聰明有禮效率高,白宮每個人都在設法跟上 | 更多文章 )
歐巴馬執政八年,民主黨對身分政治的重視達到巔峰。身分政治要求對少數族裔的關注本身並沒有錯,但它轉移了一部分人對涉及公平正義其他問題的關注,比如廣大白人中產階級的收入問題。因此川普的右翼民粹力量才能夠趁虛而入,反移民論述迅速占領言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