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晚間十點二十分,華航搭載第三波從中國大陸湖北省返台的一五三名台人,三十日華航也載回約兩百人,同樣採取集體檢疫及隔離十四天。加上先前兩波包機,已從湖北省載回約九百多名台人。
不同的是,這次飛機的出發點是上海浦東機場,而非武漢天河機場。
到上海過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陸方堅持登機後不用隔離衣、戴口罩、面罩。為貫徹防疫需求,所以由華航執飛的方式最佳。」我方官員說明為何此次不再比照第二波包機,由華航及中國東方航空共同執飛載回台人;這位官員強調,香港包機是國泰和港龍航空,澳門包機是澳門航空,如果對照港澳模式,為何台灣不能用華航來執飛,「陸方堅持要東航加入與華航共同執飛是多此一舉。」
因此,海基會於三月二十六日發布新聞稿,拋出「指定航班」模式。湖北除了武漢之外,其他市州已於三月二十五日解除封城,海基會經與華航協商後,請不再受封城限制的台人於三月二十九日、三十日晚間,到上海浦東機場搭乘華航執飛的「指定航班」返台,機上不會有其他旅客同行。
「這次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位參與協助台人返台的人士如此描述台人從湖北趕赴上海的過程。
不同於先前滯留湖北的血友病童到成都搭機返台,已備好交通工具,從湖北前往成都,並有專人照護,這次滯鄂台人要自己想辦法趕赴上海,備極艱辛。
由於武漢市尚未解封,滯鄂台人無法經航空、鐵路至上海,需另謀他途。少數人從三月二十七日晚間開始動身,大多於二十八日出發。
據轉述,有的台人包車直奔上海浦東,每車車資兩千至三千元人民幣;有人搭乘當地台辦準備的遊覽車到上海,每人票價三百至五百元人民幣;有人包車到湖南長沙,再轉飛機或高鐵到上海;也有台人趕赴重慶搭機,才發現班機取消,趕緊再轉高鐵。大多數台人到機場後暫時找不到住宿,只能在機場將就睡一晚。
有人在群組「借」綠碼通關
「搭高鐵到上海再轉公車比較便宜,但接觸的人太多,感染風險比較高,所以我跟媽媽兩人就包了一台車,至少對我們、對台灣來說比較安全。」一位此次搭上返台「類包機」的台人說,包車價格已超過返台機票二一○○元人民幣,「但不想因為最後一步,讓自己造成台灣醫療資源的負擔。」
此外,台人在出湖北前需備齊一些證明,也幾經波折。包括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支付寶開具的健康監測證明(即所謂的綠碼)、武漢肺炎核酸檢測為陰性的報告,以及向社區居民委員會、村委會申請的紙本健康證明。
據轉述,的確有數名台人在過關卡時因為沒有「綠碼」被攔下,趕緊將相關情況通報到約有兩百名滯鄂台人的微信群組中求助,後來有人出借綠碼供掃描,才順利過關。不過,沒有人在進上海前被攔截。
但有兩名陸配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過期,一位成功補辦,一位因已放棄陸籍,大通證又剛好於封城期間過期,不能申請補發,相關單位正協助中。
幾家歡樂幾家愁,除了滯留武漢市的台人不能出城,也有滯鄂台人認為路途遙遠只好放棄,「我從湖北荊州到湖南長沙要四到五小時車程,從長沙到上海的高鐵約五小時。」
據悉,還有一名滯留湖北的產婦因已懷孕六個月,擔心長途跋涉動胎氣,也有母親帶著兩位小孩實在不便,都未趕赴上海搭機,亟待協助。
「第二波包機就有穿戴防護衣,台、陸方也在登機共同協助檢疫。」一位滯留湖北台人感慨,此次指定航班模式無論對照顧弱勢、防疫優先以及便民皆非最佳選項。大約還有四百多名台人滯留湖北。
此波指定航班模式,是介於「各自搭機返台」跟「包機」之間的「類包機」模式。主因是滯鄂台人仍被內政部移民署註記,必須搭乘專機返台,但台灣方面不再同意與東航共同執飛,從湖北載回台人。

三波包機耗時長達近兩個月
據台方官員指出,這次指定航班並未透過兩岸協商,是由海基會直接主動出招。據悉,海基會發布新聞稿後,有留滯湖北台人致電上海台辦詢問相關情況,也得到回覆台方並沒有告知指定航班的決定。 (相關報導: 首班上海返台「類包機」昨載回153名台人 陳時中:僅3人檢體須重新採檢 | 更多文章 )
第一批武漢包機二月三日由東航執飛返台,由於台灣官方質疑名單及防疫出現漏洞,導致第二批包機延宕四十六天後,才於三月十日以「特殊包機模式」上路。在台方主張的「橫濱模式包機」與中國主張的「非撤僑班機」間,第二批包機定調為「防疫專機」,由東航、華航共同執飛,共載回三六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