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疫情風暴留學生考慮續留海外的三關鍵

因疫情壓力,搭機往往得要防護衣、口罩「全副武裝」。(柯承惠攝)

「我每秒鐘都在抉擇要不要回台灣!」遠在加州的周家華(化名)一接通電話便焦慮地說。講著講著,她傳來一張校園的照片,學生平時用來集會、擺攤的廣場,現在連一個人都沒有,她留下一行註解:「站在那裡的時候,有種世界末日的感覺。」

台生被外國同學指責太panic

正當周家華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在密西根州就讀大學的王怡明(化名)則在州內只有四、五十個確診案例的時候就訂了回台的機票,「即使會得武漢肺炎,也要回來台灣得!」於是她與美國的男朋友暫別,花了一天的時間才回到一萬兩千公里以外的家鄉。

美國是台灣人的海外求學首選,也是全球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至今已經飆破十二萬例。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約有七萬名海外留學生分布世界各國,以美國約兩萬三千人最多,其次是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與德國。

美國的春季學期將在五月中結束,歐洲學校還有大約六周的第三學期,日本各大學正研擬延後開學。疫情當前,留還是不留?他們面臨兩難,社會歧視、醫療體系與工作機會是三大關鍵。

不論留或不留,早在一月中就從中文世界獲得武漢肺炎訊息的台灣留學生都備感無力。在德國念書的張昭昀(化名)煩躁地說:「每次一提起武漢肺炎,身邊的人都指責我太panic(恐慌)!」還有同學安慰她:「反正每天都有人死去!」

德國人不輕易服從威權、個人主義色彩強烈,各級政府宣布停課、關閉餐廳和酒吧後,不少年輕人竟然轉移到公園自行舉辦“Corona Party”。 張昭昀有感而發:「很多人嚮往來歐洲舒服做自己,這時候我反而喜歡台灣人的集體主義,至少會為彼此著想。」

通路物資被搶購一空,對留學生造成心理壓力。(讀者提供)
通路物資被搶購一空,對留學生造成心理壓力。(讀者提供)

恰好學期結束、工作告一段落,張昭昀便決定回台。此時回台的機票已經從四百歐元(約新台幣一萬三千元)漲到七八○歐元(約新台幣二萬五千元),她戴著好不容易買到的口罩、穿著半身雨衣與塑膠手套,回台住進十五晚約兩萬新台幣的防疫旅館。

將地球往東轉一點,胡毓璇(化名)的學校在紐約州南邊的賓州,直到三月十七日還有同學舉辦聖派翠克(Saint Patrick's Day)派對。王怡明也難掩氣憤地說,學校停課的時候,還有很多同學上夜店、參加派對,「我覺得他們很白癡,最好不要後悔!」

生氣歸生氣,台灣留學生們無力反駁,甚至遭到歧視或攻擊。有一回,張昭昀好心幫忙一位德國婦人指路,沒想到對方竟驚慌失措地大喊:「啊!是中國人!」反而朝反方向逃去,她只能看著對方的背影暗罵一句「納粹」。或許這名德國婦人並非惡意,只是赤裸地表現出對於華人的刻板印象。

無獨有偶,早在美國疫情尚未爆發時,網路上就流傳著一名亞裔女子戴口罩搭地鐵而被毆打的影片;這讓每天要搭地鐵到實習單位的胡毓璇非常害怕,遲遲不敢戴口罩。疫情升溫後,她不得不戴著口罩出門,沒想到迎面而來的路人竟故意對著她咳嗽。 (相關報導: 確診留學生逃離西班牙,卻和「全軍覆沒」土耳其團同班機!王定宇:深感同情 更多文章

留學生們對於身體的變化特別敏感。前陣子,周家華因為感冒而戴著口罩到校,但她不只得在意是外界的眼光,更要擔心是不是得了武漢肺炎,從前習以為常的過敏流鼻水、失眠頭痛等症狀,都讓她感到緊張。疲倦的不只是身體反應,也是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