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上2萬美元後,2020比特幣年終盤點

比特幣

幣圈市場概觀

2020年加密幣交易量排名依序分別為:比特幣BTC 65%、以太幣ETH 11%、瑞坡幣XRP 4%、美金代幣USDT/Tether 3%、萊特幣LTC 1%、比特現金BCH 0.89%、Chainlink LINK 0.83%、艾達幣ADA 0.79%、幣安幣BNB 0.71%、波卡幣DOT 0.08%、其餘加密幣則佔12%,其中竄紅速度最快的為波卡幣,波卡幣為今年8月推出的加密幣,以支援不同的區塊鏈且快速互傳數據為名;在長期觀察中,我認為除了比特幣以及穩定幣外,其餘的加密幣項目均可視為新創產品,至於該產品是否真正協助區塊鏈產業發產?我認為往往是否定的!能讓一項加密幣交易量大、市值高,與該幣種背後的社群操作較為正比關係。

佔有加密幣市場交易量65%以上的比特幣,是完整以區塊鏈、共識機制為基礎的加密幣,是加密幣之母,也被市場譽為「數位黃金」;若以長期投資為目的,我個人優先建議投資比特幣BTC,其次為以太幣ETH。以太幣於2015年開盤,是市場上市值第二大的加密幣,以太幣的特點在於其區塊鏈世界觀,又名「以太坊」,在所有的區塊鏈技術中,以太坊是最廣為應用於現實世界中的技術,好比會計與審計機制、去中心化遊戲、去中心化新聞平台DNN等等,用戶可以透過以太坊的開源碼進行個人的加密幣發行,知名的DeFi借貸型加密幣MakerDAO便是建立於以太坊技術上的加密幣;越多應用建立於以太坊上,以太坊的區塊鏈網路便越發達,以太幣ETH的市值與價格也往往與該網路的健全度成正比;好比 2020年借貸型加密幣DeFi轟動市場,據DappRadar七月數據,光 DeFi衍伸的DApp就佔了以太坊中92%的交易量,其中佔比最多的是Compund項目48%,截至本月20日DeFi市值已累計超過193億美金。

2020年前10大加密幣交易量排名(圖片來自:CoinMarketCap)
2020年前10大加密幣交易量排名(圖片來自:CoinMarketCap)
截至本月21日 前五大加密幣交易量排名/單位:台幣(圖片來自:CoinMarketCap)
截至本月21日 前五大加密幣交易量排名/單位:台幣(圖片來自:CoinMarketCap)

山寨幣的沒落

即便區塊鏈已經慢慢引入市場被使用,多數的應用場景仍是「試營運中」,仍有許多地方待優化,無法即刻被終端用戶使用;好比全球知名量販店新聞稿表示,已經使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網路進行物流的配送,不過據個人對市場的了解,可能只是「試點」而非大量應用,因為將區塊鏈技術帶入現有的營運方式,其系統更新成本是非常好大的,況且,現有的中心化雲端系統,理論上可以為業者帶來更多的豐富數據,反觀,區塊鏈無法紀錄影音錄像,僅能紀錄簡單的文字數據;區塊鏈最大的好處在於算力分配均勻、網路共識信任機制,藉此將算力成本壓低,不過,整個區塊鏈系統往往與中心化雲端相差甚遠,因此多數業者在應用區塊鏈時,多是輔助應用,或是部分階段嘗試。 (相關報導: 他們不只買賣,還信仰比特幣!全球人口的1%,把比特幣推上新高 更多文章

除了比特幣以外的加密幣市場(又稱:山寨幣市場)最大的看點是:「各個加密幣爭先恐後的社群行銷操作」,而他們最主要的受眾是對去中心化應用(DAPP)有研究的追隨者或電腦玩咖;據我個人在APP商城上的調查,全球DAPP的活躍追隨者(不計加密幣交易所)保守估計僅30萬,狂熱者恐不到2萬人,據筆者了解,台灣的DAPP活躍者則是極少!DAPP專家會在加密幣市場中觀察任何可挖礦、可賺取加密幣獎勵的活動,狂熱者甚至可以透過各種DAPP活動維持生計;好比,下載某APP賺取加密幣作為獎勵、分享好康資訊給朋友賺取積分,或是透過電腦加入該加密幣的組網進行挖礦等等,DAPP狂熱者有如現實世界的點數達人;然而,這類受眾非常侷限,各種加密幣項目的行銷手段或許浮誇、卑鄙,導致幣圈市場上各種詐騙行為。2017年中至2018年,是新興加密幣(ICO)最狂熱的年份,各家公司了解到 ICO的熱潮也紛紛跟進,不少新創公司略過正常IPO程序,以ICO的型態向大眾募款,成功獲取一批資金;即便與區塊鏈技術無緣,台灣的東森幣、Momo幣等等都是當時受影響的產物,當遇上2018年中至2019年比特幣大跌至三千美元時,多數的ICO產品逃的逃、倒的倒,市場一片狼籍。如今除中國市場以及小規模詐騙案以外,2020年近乎沒有新興ICO的狂熱案例,反而因疫情的帶來的經濟萎縮,而促使DeFi 借貸型加密幣的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