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已是iPhone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美國網路媒體《資訊》7日獨家踢爆其中眉角。蘋果執行長庫克在2016年與中國政府簽訂一項為期五年的密約,奠定蘋果手機這幾年在中國銷量猛進的重要基礎。《資訊》宣稱蘋果同意在中國投資27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6兆),換取中國官員承諾放鬆對蘋果的一系列監管措施,這才迎來了iPhone這幾年在中國的順風順水。
《資訊》(The Information)引述蘋果內部文件指出,庫克曾在2016年密集訪問中國,因為當年蘋果在中國市場遭到突然其來的嚴厲監管。由於中國官員認為蘋果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不夠,因此飛越太平洋進行遊說的庫克,當年首次到訪中國便開出大筆投資的優渥條件,甚至要幫中國發展經濟與科技,此舉果然打通了中國的法律關節,為iPhone後來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根據蘋果的內部文件顯示,當時蘋果的管理階層相信中國官員試圖依法停止蘋果在當地的服務,iPhone也因為當局的打壓與種種不良宣傳銷量暴跌。庫克為此積極飛往中國交涉,除了首次訪問就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第二次到訪中國見到了當時在中共中央排行第七的高層領導人、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第三次到訪則見到在中共中央地位僅次於習近平的總理李克強。在庫克的積極救火之下,蘋果與中國的脆弱關係終於得以修復。
《資訊》指出,這份共有1250字、效力長達五年(雙方若無反對表示,則自動延長到第六年)的諒解備忘錄包括由蘋果提供勞工訓練、協助中國製造業升級最先進的製造技術、採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與中國的軟體公司簽訂協議、與中國的大學進行技術合作、並且直接投資中國的科技公司,這份密約的總價值約在2750億美元之譜。

譬如蘋果2016年5月向滴滴出行投資的10億美元就是計劃的一部分,除了讓滴滴出行擁有能與優步中國一搏的銀彈,銷量直線下降的iPhone果然也起死回生,對於iCloud與App Store的妨礙也消失無形。有趣的是,庫克上個月在一個商業論壇上表示,他認為蘋果有責任在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盡可能地賣出更多產品,因為世界貿易能夠帶來世界和平。
《資訊》指出,由於專制政權的不透明性與蘋果的保密需求,雙方面在中國的許多交易都不為外人所知。但《資訊》依舊透過訪談與文件的爬梳,試圖還原蘋果讓北京讓步的手腕,甚至贏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法律豁免,這也讓iPhone在今年第三季獲得58.2%(與去年同期相比)的猛爆式成長,甚至成為中國銷量最好的智慧型手機。不過對於包括《資訊》在內的媒體探詢,蘋果公司均不予置評。

然而蘋果的大筆投資沒能換來全面性的監管豁免,蘋果還是「必須繼續遵守中國法律」。這也讓App Store在新聞報導、虛擬網路、 LGBTQ等方面的程式甚至受到更多審查,中國的iPhone用戶也無緣享受到更新的隱私功能(private relay/隱私中轉)。根據蘋果發給中國用戶的電郵,由於中國數據安全法的最新規範、因應當地官員執法所需,蘋果在中國也將儲存更多的用戶數據。 (相關報導: 「你已被國家級駭客鎖定!」蘋果公司警告17名泰國學運人士,恐遭國家支持攻擊行動入侵 | 更多文章 )
諷刺的是,庫克曾在2016年3月成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因為他當時極力捍衛美國用戶的隱私、不惜與FBI分庭抗禮。然而就在幾乎同一時間,庫克卻為了中國的生意與北京談判妥協。 甚至有網友批評,蘋果將用戶數據全部上繳到貴州的數據雲端中心,根本就是「出賣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