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觀點: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吳怡農條款之衝擊及侷限性

作者認為,儘管吳怡農具有較佳選舉資源動員能力,但未必完全反應在選票極大化目標,其個人仍欠缺政治歷練、缺乏地方與中央治理經驗及政策統整能力。(資料照,簡必丞攝)

近日新聞報導指出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因薛凌和王孝維退選而重啟主委選舉;同時報導黨內高層屬意由現任新境界智庫副執行長吳怡農參選。吳怡農因在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與國民黨政治明星蔣萬安同台較勁表現亮眼,最後以極少差距落敗。報導中民進黨高層為培養吳怡農未來競選台北市長,將進行解除法規束縛,包括取消入黨兩年始能選舉黨部主委等規定,吳在2019年參選立委選舉前始加入民進黨,並未符合《黨職人員選舉辦法》參選黨部主委之規定。

然若民進黨為此因人設事修正前述辦法,讓吳怡農鋪路當選台北市黨部主委,並順勢成為2022年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此一「吳怡農條款」政治操作,恐將隱埋種下民進黨內日後派系政治衝突、難以團結之根源及產生不佳政治衝擊效應。

一、衝擊派系政治形成不公平政治競爭,種下黨內派系衝突政治根源

首先,「吳怡農條款」衝擊黨內派系共治,形成不公平政治競爭態勢。若是修法推選新潮流系吳怡農擔任台北市黨部主委,進而攻取競選台北市市長,形同排擠其他政治派系有意參選者。例如現任基隆市市長、前代理民進黨主席、隸屬黨內正國會派系的林右昌就表態「我真恨不得自己是台北市長」。台北市長若具備「超北市長」的大格局,發揮的能量將超乎想像,可以把基隆、新北和桃園拉在一起,成為真正的大台北首都圈。

20201108-基隆市長林右昌8日出席「誰來基隆」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基隆市長林右昌表明「一旦給我台北市長的資源,我當然能做出更多成績」。(資料照,顏麟宇攝)

林右昌更表明「一旦給我台北市長的資源,我當然能做出更多成績」,「有人猜我未來可能入閣或參選台北市長,而我更在乎的是台北市民需要什麼,如何解決台北市的發展困境。」民進黨高層若強勢主導吳怡農參選台北市黨部主委進而競選市長,這不僅排擠正國會及既有黨內有意願參選者;同時,也形同解除近日以徵召桃園市長鄭文燦競選台北市長之困境。

其次,「吳怡農條款」並非僅涉及地方政治權位交替,更牽涉黨內高層政治職位交替及繼承。民進黨黨內派系權力競逐及交換錯綜複雜,各派系皆其政治理性計算,從總統大選權力競爭及繼承角度,試圖推選新潮流系桃園市長鄭文燦任期屆滿後轉戰台北市長,若能以參選2022年首都市長卡住鄭文燦,避免其拉下蘇系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跳脫與同為新潮流系副總統賴清德競選2024年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

因此,若是吳怡農參選台北市主委進而競選台北市長,無異是為同為新潮流系鄭文燦被迫參選台北市長解圍;但卻為蘇貞昌、賴清德製造政治競爭對手;同時也排擠正國會林右昌的參選市長機會。換言之,「吳怡農條款」的政治衝擊效應,並非僅是侷限在台北市黨部主委及台北市長而已,這涉及黨內派系更高權位的政治算計及權力競逐交換,衝擊蘇系、正國會及新潮流政治權力分配及計算。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大學文憑會沒落嗎?高成本不保證高成就:「全民上大學」的美國夢不再 更多文章

20201130-桃園市長鄭文燦30日出席「2020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結果發表會。(盧逸峰攝)
若是吳怡農參選台北市主委進而競選台北市長,無異是為同為新潮流系鄭文燦(見圖)被迫參選台北市長解圍。(資料照,盧逸峰攝)

二、形象清新可塑造為新世代政治明星,然尚欠缺公共政策擘劃能力、缺乏中央與地方政治實務經驗

復次,吳怡農形象清新但仍欠缺中央或地方政治實務歷練。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作為蔣家第四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形象清新,然卻遭遇強韌競爭對手吳怡農挑戰,在強大空戰轟炸下最終仍脫穎而出。蔣萬安擁有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法律博士學位,經歷律師、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長期關注醫療健康、弱勢、環保及勞權,更是在一例一修的勞基法修法戰場中力阻修法,被封為「新站神」,蔣若要參選市長已歷經將近兩任立委任期,熟稔各項公共政策議題。至於吳怡農也獲美國名校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現任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曾任高盛集團負責亞洲投資管理,尚欠缺具體政治實務經驗及展現治理能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