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西方國家選舉關注的議題都以經濟和國內事務為主,但隨著中國在全球拓展影響力,《美聯社》14日指出,從5月的澳洲國會大選、正在進行的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以及11月要登場的美國國會選舉,中國都成為選戰焦點議題,但日本和南韓等亞洲國家,選舉中的中國議題似乎沒有西方國家強烈。
《美聯社》表示,儘管通貨膨脹和經濟復甦才是選民在意的議題,但中國威脅也逐漸在西方國家選戰中成為焦點。進入英國保守黨黨魁決選的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和前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在7月電視辯論上就互相比較誰會對中國更強硬。
《美聯社》稱,這明顯與英國前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在商業「親中」(Sinophile)的態度不同。各國一直試著在與中國推動貿易和投資,以及關切中國的軍事能力、間諜行為和迫害人權之間維持平衡,不過現在已往後者傾斜,因為歐洲、澳洲、日本都對中國日前的圍台軍演表明反對立場。
China has become a target for politicians campaigning in the U.K., Australia, the U.S. and beyond. Opinion polls show public sentiment in many democracies turning against the country. https://t.co/N8hg1Q3CCm
— The Associated Press (@AP) August 14, 2022
中國因不滿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3日率團訪問台灣,等裴洛西結束訪問後,在台灣周邊海域展開實彈軍演,而西方國家情報單位也增加有關中國窺探和干預的警告。另外,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發布調查顯示,19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觀感來到歷史新高。
《美聯社》提到,由於民意傾向反中,使得需要選票的候選人鎖定中國,而部分候選人指責中國是國內經濟不佳的罪魁禍首,還對周邊鄰國及全球形成安全威脅。澳洲5月的國會大選中,保守黨打破在國安議題上的跨黨派傳統,抨擊工黨不願對中國強硬。
對抗中國成西方選戰焦點
不過最後贏得大選、結束保守黨9年執政的工黨政府強調,沒有要改變對中國政策,更在中國進行圍台軍演時,表明此舉「不適當且破壞穩定」。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直言,「這並非只有澳洲要求」,而是整個區域都表達關切。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6月調查發現,澳洲人對中國的關切攀升,而中國是澳洲的最大貿易夥伴。根據洛伊研究所調查顯示,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會在未來20年內成為澳洲的軍事威脅,比2018年調查時,持此看法的受訪者比例增加30個百分點。
「英國曾密切關注澳洲動向」,關注中國的英國諾丁漢大學政治學者傅達(Andreas Fulda)向《美聯社》表示,「在許多方面,這裡的辯論都領先歐洲大陸」。特拉斯說要擴張「自由網絡」,讓民主國家能更有效地反制中國和俄羅斯,並稱會對中國短影片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採取嚴厲措施。
特拉斯也猛烈抨擊中國的圍台軍演,指控中國擴大緊張局勢,威脅此區域的和平穩定。特拉斯的黨魁競爭對手蘇納克則稱,要關閉部分由中國官方資助的孔子學院、帶領國際聯盟對抗中國的網路威脅,並協助英國公司及大學反制中國的間諜行為。 (相關報導: 不畏中國軍演威嚇!美國聯邦參議員馬基率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 | 更多文章 )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太專案主任布蘭德(Ben Bland)說:「剛從澳洲搬來時,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種部分政治人物把中國威脅當成國內政治工具的相似氛圍。」布蘭德先前在洛伊研究所任職。他指出,澳洲和英國從5年前聚焦與中國的投資、貿易關係,現在戲劇化地變成從國安威脅和經濟競爭的角度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