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觀點:用生命改變生命的故事

侯勝宗成立的計程車學院協會為計程車司機開啟全新人生,成為社會連結者。(侯勝宗提供)

我讀過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教授侯勝宗寫的文章,對於他改造計程車司機從事社會創新服務很感興趣,因此訪問一開始就想知道,當初究竟有何看見,讓他以計程車司機為幫助的對象?出乎意料地,他回答「我不是幫助他們,而是陪伴他們,而且更多的是,透過他們讓我知道自己的價值。」

侯勝宗深感教授做久了只會寫研究報告,離社會越來越遠;8年前,當在學術上不需要再升等,他問自己下一步要做甚麼?內心有個聲音:「我的研究到底有沒有真正解決社會問題?」

多年前他的博士研究題目原是衛星派遣車隊的服務模式,因此觀察過計程車產業,發現其中不僅是商業模式的科技問題,司機端的人性問題一直被忽略。衛星派遣讓司機的行動被監視,而隨著Uber出現,5G、雲端的科技發展,台灣少子化、高齡化、偏鄉等問題陸續浮現,讓他思想如何把科技應用於弱勢者照顧?他提出Mobility as a Service,「移動服務」的理念,移動不只是交通服務,而是社會服務,而且可以輸送服務進偏鄉。這樣的思維,讓他修正了研究視角,從過去20年的純商業研究,走入了社會創新。

全台計程車司機有十萬人,這麼大的族群過去是研究的對象,可不可能也成為改變的對象?侯勝宗認為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改變生命的歷程,他開始在產業呼籲,希望車行、車隊更關注司機的需要,甚至提升司機的教育和本質學能。但營利事業與司機之間沒有雇傭關係,司機的生活很沒有安全感,每天出門不知道自己能賺多少錢,腳如果不踩油門就賺不到錢,如果去上課還得繳停車費,所以司機很抗拒學習。8年前侯勝宗成立了「台灣計程車司機學院協會」,透過線上影音課程,先從司機可以很輕鬆的學習開始。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侯勝宗(約46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侯勝宗(左)接受趙心屏 podcast節目〈人生從此不一樣〉訪問(趙心屏提供)
侯勝宗(左)接受趙心屏 podcast節目〈人生從此不一樣〉訪問(趙心屏提供)

在方寸之間討生活的運匠 心事誰人知

這是個從零到一的過程。一開始只有不到1、200人上線學習,後來侯勝宗運用大學常用的磨課師線上學習平台(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個線上開放式課程平台)提供免費課程,並且和Uber合作,凡是使用Uber系統的車隊司機,必須完成課程、通過測驗獲得職業駕駛安全認證,才能取得駕駛端的app營業,2年後還要回來再上一遍,目前已經有1萬4、5000位司機完成。「我們幫消費者把關,讓更多好司機被看見,做政府做不到的事,也幫車行做不願做的事,給司機榮譽和自我提升的管道。」

侯勝宗認為,司機的深層內在都有想改變的動機,但被外在的經濟和社會眼光壓下來,沒有工作成就感,所以第一是要恢復他們對自己的認同,做一個社會連結者。沒有計程車司機,很多人去不了想去的地方,司機與乘客之間不是交易關係,而是共好互惠的關係。 (相關報導: 趙心屏專文:傻得義無反顧,萬箭齊發! 更多文章

「計程車行業長期不被看重,司機要先自重,打造自己的工作意義。這不是別人賦予他,而是自己賦予自己的,要告訴自己: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是尊貴的,職業不分貴賤,我從事的是服務業,不是運輸業;載的是人,不是物」。侯勝宗要把「以人為中心」這樣的邏輯放在計程車司機的思考中,並為他們找到適性的分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