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台商怎麼辦?夾縫中台商的生存之道

中美貿易戰開打,製造、貿易物流業台商為規避風險,紛紛急忙尋求轉進或第二生產基地。(美聯社)

快過對手,商人才能生存,這是常識。但這一次,商人的動作還得快過美國總統川普,比起和競爭者較量,這個挑戰顯然困難許多。

華爾街日報日前披露,美國最快將於17日宣布,對中國額外課徵2千億美元關稅,稅率為10%。當貿易戰第三階段正式開打的時刻日益接近,無論身份是陸資、台商或外資,只要自家工廠設在大陸、所出口的產品最終又是銷往美國,就有可能淪為川普加徵關稅的箭靶;此刻,每家廠商都在儘速尋求脫困之道,在周邊地區籌建備援體系,是多數業者的合理選擇。

因此我們見到,日商大廠旭化成、三菱電機紛紛轉移生產基地,以三菱電機為例,該公司八月已將外銷美國的加工機具產能,從大連廠轉至名古屋廠,至於內銷中國大陸的產品則繼續在大連生產。

物流業跟著客戶走  進軍東協預做準備

另一方面,「電子五哥」在內的台灣電子加工業者也大舉回台、重啟本地產能,希望避開美國的關稅制裁。其實由電電公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調查」,可看出即使沒有貿易戰因素,台商受訪者認為大陸事業淨利今年將負成長者,比重仍高達62.61%,美國從天而降的關稅,此時根本就是雪上加霜的千斤重擔。簡而言之,台商對大陸城市的投資評價下降,投資風險卻在上升。

除了回台,鄰近大陸的東協也是製造業遷廠熱門之選,但是論基礎設施、運輸條件,東協各國普遍沒有大陸來得便利,從事物流服務的台驊控股(以下簡稱台驊)觀察到這股商機,日前已展開併購,準備跟著客戶腳步、擴大在東協的布局。9月13日,台驊宣布併購新加坡物流公司ATP,預計以7,904萬新台幣取得該公司65%股權,未來將引進新的經理人團隊,擴大台驊在東南亞、南亞和紐澳市場的布局。

「ATP是在當地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可以強化我們在東協空運市場的版圖」,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指出,ATP過去與新加坡航空關係良好,並在樟宜機場擁有一個佔地兩萬平方米的倉庫,未來可藉此地進行室內裝卸,進一步確保客戶產品的品質不受天氣影響。

「我們是跟著客戶走,」顏益財進一步解釋,客戶轉移到東協各地生產後,難免因為地理位置不同,遇到交貨日期受影響的考驗;他樂觀期待,透過這次併購ATP,台驊將可以完整結合公司既有的海運業務,及ATP深耕當地的空運網絡,提供鄰近客戶「海鐵聯運」及「海空聯運」等更多選擇。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優越效率和獨特地理位置,讓台驊控股決定出手併購在當地的同業,擴大在東協的空運網絡。(圖片取自樟宜機場INSTAGRAM)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優越效率和獨特地理位置,讓台驊控股決定出手併購在當地的同業,擴大在東協的空運網絡。(取自樟宜機場INSTAGRAM)

本土需求崛起 龍巖插旗一、二線城市

就在製造業全面轉向之際,也有服務業的台商看好中國大陸的需求浮現,因此決定繼續投入更多資源,國內生命禮儀服務業知名品牌龍巖,是這類企業的代表。

「人口達一定規模、消費動能足夠的大城市,只要社會風氣較進步、民眾逐漸能理解專業的禮儀服務概念,我們就會列為初步研究的對象」,龍巖董事長劉偉龍說。 (相關報導: 川普為何執意要跟中國打貿易戰?學者:美國當初的錯誤決策,讓大量製造業工作流失到中國 更多文章

龍巖跨入大陸市場,首先在浙江溫州插旗。「溫州商人」的名號流傳已久,當地因為經商文化盛行,民眾平均持有資產較高、觀念也較為開放,因此2016年初,公司與溫州市政府正式簽約,在瑞安市投資開發名為「人文公園」的墓園項目,以高達2億美元的總投資額、取得土地使用權,準備開發面積多達670畝(約13.5萬坪)的用地。

20180830-龍巖董事長劉偉龍,獨立董事王淮專訪,董事長劉偉龍談公司治理的實際成果與近年發展策略。(陳明仁攝)
龍巖董事長劉偉龍受訪時提到,將繼續透過轉投資的龍洋生命深耕中國大陸,除了第一步設點的浙江溫州,計畫將公司「第一名服務業」的品牌形象推廣到石家莊等其他重點城市。(陳明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