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年輕人其實不討厭上班!但他們上班並不是為了公司效力,而是為了個人成長與社會貢獻,《我們,MZ新世代》一書指出,若公司能滿足這類期待,就能激勵八年級生努力工作。
公司專案於我何益?
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而自動自發進行,和被人指派而被動進行是截然不同的,不只是八年級生,人人都是如此。每個人會被激發動機的言語和行動各不相同,能夠激發八年級生動機的關鍵詞是「個人」與「社會」。八年級生聽見「這樣做都為了公司好」等諸如此類的發言,就會捂起耳朵不願繼續聽。沒有八年級生願意為團體犧牲,他們關心的是「個人成長」與「社會貢獻」,奉勸上一代應該以這兩點為基礎,激發八年級生的動機。
最簡單的動機終究是金錢。公司給出優渥薪資,八年級生就會自動自發地努力工作。最近就連極耗體力的快遞工作也因為酬勞高,變成搶破頭的職缺。八年級生清楚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金錢不可或缺。很多人為金錢賭上性命,也有人願意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做好部分犧牲的準備。換個立場來看,公司能投入的人事費用有限,也會希望獲得最佳報酬率。
八年級生如果覺得上級交辦的工作對自己的職涯有益,就會全力以赴。雖然八年級生嘴邊嚷嚷著:「我不愛公司。」但他們也不否認公司能使自己受惠良多。最重要的是,在離職的時候,八年級生能養成業務能力,這與去補習班不同,公司是個能賺錢、同時也能培養實力的地方,也是不用花自己的錢就能累積經驗的最佳場所。八年級生對公司內結黨營私不感興趣,卻很重視職場同事,畢竟職場同事是離職後也能交換情報的貴人。
上一代若想差遣八年級生,就得告訴八年級生此刻交辦的工作對個人職涯有何幫助。如果有重大專案,請強調「這是業界無人不曉的專案」,參與專案就相當於累績一項履歷。如果是其他公司也會知道的專案,更代表有助於將來的轉職。上一代要說清楚,現在做的事所帶來的好處不會只侷限在這家公司,讓八年級生想成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公司工作,自然能提高八年級生的工作效率。
八年級生的離職理由
在職場上有很多開發個人職涯的方法,即便參加的不是公司的大專案,沒有做出大成就,光是上班就能累積經驗。除了公營事業和公務員,每個八年級生基本上都會考慮跳槽,只不過在大企業上班的八年級生考慮跳槽的比例,會比在中小企業工作的八年級生來得低些。上一代直接告訴八年級生這項工作有助於跳槽也沒關係,說明現在負責的業務,不但在現在這家公司,就算是到別的公司一樣派得上用場。
經營顧問席尼‧芬克斯坦(Sydney Finkelstein)在《無法測量的領導藝術》一書中,提到不要慰留有能力的員工。如果無法提供和員工具備的價值相對應的補償,員工離職是理所當然的,不必為能力出眾的員工離職而感到遺憾。就結果而言,即便公司現在做的事會助長員工的離職率,但還是專注於當下的利益較好,一旦員工覺得從公司能得到的東西多,就會待得長久。助長員工離職的行為,將會成為員工長久效力的理由。
上一代告訴八年級生「現在公司所做的事,在社會上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也不錯。要注意的是,並非告訴八年級生在公司裡扮演的角色,而是他們在社會裡扮演的角色,因為八年級生不在乎公司如何發展。「Kelly Service 全球勞動力指數(KGWI)」的數據顯示,51%的年輕上班族願意為了「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調低年薪或職位。八年級生雖不為公司犧牲,但很重視社會犧牲。
韓國作家林洪澤的《八年級生來了》一書中,指出八年級生把「為公司犧牲奉獻,最後會被棄若敝屣」這句話當成格言,是以他們忠於自己和自己的未來,而非忠於公司。上述這些分析說得沒錯,想讓八年級生誓死效忠公司,就得告訴他們對職涯有幫助的方法,或對解決社會問題有所貢獻的方法。不過最有效的還是揭示工作對個人問題的助益,畢竟每個人重視的社會問題不同,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問題。
作者介紹|高光烈(고광열)
作者為大韓民國典型的八年級生,想從當事人角度分析這個世代的人的特質,於是寫了書。作者向身邊的八年級生與九年級生進行問卷調查,傾聽他們的真實心聲,向讀者傳達真正的 MZ 世代想說的訊息。另外,本書也研究了上班族心理、主管對待職員的心理,藉此掌握上一代與八年級生的不同特性,希望這本書對經歷世代矛盾的人有所助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我們,MZ新世代:準時下班?不婚不生?奉行極簡?帶你秒懂八年級生都在想什麼》(原標題:不要慰留八年級生) (相關報導: 年輕人不想升職、堅持準時下班,絕不是沒上進心!他們看重合約,想用這代替升遷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