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性別包容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矽谷?還是曼谷?

「同志婚姻平權法案」 引起正反雙方尖銳、毫無妥協餘地的對立,而且演變成爲一場「進步」與 「 反動」 的價值衝突。(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卡謬《異鄉人》

「同志婚姻平權法案」 不僅引起正反雙方尖銳、毫無妥協餘地的對立,而且演變成爲一場「進步」與 「 反動」 的價值衝突。雙方毫無遮攔地給對手貼上「邪教」或「根本有病 」的標籤,甚至連對這個法案持不同意見者,或有保留者,都在由「進步力量」所主導的輿論風暴中幾乎無容身之地。

20161128同志團體及婚姻平權支持者聚集立法院反對另立同志婚姻法,要求直接修改民法。(建議可主圖)
「同志婚姻平權法案」 不僅引起正反雙方尖銳、毫無妥協餘地的對立,而且演變成爲一場「進步」與 「 反動」 的價值衝突。(資料照,曾原信攝)

過去長期投身公益、救援無辜的司改革會董事長林永頌 ,只因在電視節目中表達與挺同婚者不同的「非主流」觀點,便有司改革成員要求罷免。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爲了緩解由修法所引起的騷亂和緊張,提出「黨內傾向立專法」說法,不僅招致黨內同志的炮轟,而且網友還發起罷免連署。

以爭取平權、反對歧視爲訴求的婚姻平權立法過程,原本為了爭取進步,但諷刺地似乎成爲了一場打壓異己言論,近似思想審查的「反進步」風潮。

雖然,民調顯示支持和反對同婚(修民法),雙方的人數很接近,但從輿論場來說,前者的聲勢、音量大小是後者的數倍。公知、演藝圈、年輕時代、新媒體等,因爲這個法案牽扯到「平等」、「進步」和「人權」,讓他們都一窩蜂地變得「很激動」,或搖旗吶喊,或振筆疾書。

20161128同志團體及婚姻平權支持者聚集立法院反對另立同志婚姻法,要求直接修改民法,社民黨呂欣潔到場。
民調顯示支持和反對同婚(修民法),雙方的人數很接近,但從輿論場來說,前者的聲勢、音量大小是後者的數倍。(資料照,曾原信攝)

「人權、環保、生態等進步價值,一直是站在歷史正確的那一邊」,是當前臺灣社會的主流,所以「自我標榜」爲進步人士,誰又能不想粘上進步的邊呢? 如果站在主流價值的對立面,其結果可想而知。

關於同婚議題,最近一位「戰略顧問」,從「國家戰略」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言,性別、種族、宗教的包容力,才是臺灣的出路。他覺美國矽谷的成功,在於自由、開放多元的軟實力,知名跨國企業的CEO都可以公開出櫃,但在臺灣還做不到。

如果臺灣能夠立法,成爲對同性、異性和跨性別友善的「先進」國家,吸引LGBT人士來臺工作,揮灑無盡多元的創意,有機會讓臺灣成爲下一個矽谷。

川普當選令LGBTQ族群十分憂慮自己的基本人權將被剝奪。(美聯社)
如果臺灣能夠立法,成爲對同性、異性和跨性別友善的「先進」國家,吸引LGBT人士來臺工作,揮灑無盡多元的創意,有機會讓臺灣成爲下一個矽谷。圖為川普當選令LGBTQ族群十分憂慮自己的基本人權將被剝奪。(資料照,美聯社)

這樣的論述一定能鼓舞挺同婚方的士氣和贏得熱捧,但對於反同婚的保守和傳統人士而言,心裏卻可能懷疑,以激進的立法方式追求進步,只會導致「性開放」。可能招引全球的LGBT,因慕「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之名,蜂擁而來觀光交友,讓臺灣沒能成爲矽谷,而是另一個曼谷。

反同人士對同志族羣最深刻的印象,他們在每每舉辦活動和遊行中,爲什麼總是高調的炫耀肉體,而非宣揚尊重人權與彼此平等的理念。另外從現行的法令來看,外國人來臺灣觀光容易,但要取得工作權非常困難。

一位出版人舉出聖經的故事挺同,想要證明在聖經裏,沒有男女夫妻間一生一世相守的事證。反而有男男或女女相愛,並爲此立下誓約。她舉例:

舊約 撒母耳記上

20:17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20:23至於你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

20:41 大衛就從磐石的南邊出來,俯伏在地,拜了三拜;(與約拿單)二人親嘴,彼此哭泣,大衛哭得更慟。

1:16-17路得(對婆婆拿俄米)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