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帶全世界關注台灣「四大公投」,深入分析你不能不了解的重點

20211205-國民黨立委蔣萬安5日出席公投宣講活動。(柯承惠攝)

台灣又將舉行公民公投。包含「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遷建」的四大公投案,即將在12月18日舉行投票。此次攸關台灣重大民生及環保的公民投票,外界分析不僅將影響台灣政黨政治,也與台美關係相關。

其中,台灣是否擴大進口美國「萊豬」(即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是此次公投最受矚目的議題。輿論普遍認為,公投結果對於台灣正在申請加入的國際經貿組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或者「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將造成很大影響。

「反萊豬」過關會重挫台美關係?

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若「反萊豬」公投案通過,會重挫台美雙邊關係,TIFA將再次被擱置,任何美台貿易協定的進展將停滯。

不過,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向BBC中文說,據他觀察,近幾個月台美互動頻繁,即便「反萊豬」公投通過,仍不會如輿論預期的那樣嚴重挫傷美台關係。他說,這幾個月美國參眾議員頻繁訪台,美台關係持續升溫,讓他有上述判斷。他說:「如果再早半年,我的答案可能會不同」。

BBC整理了台灣此次公投的爭議重點,分析這些爭論如何攪動台灣的政治及社會。

台灣立法院爆發推擠衝突並非什麼新鮮事(Credit: Reuters)
Reuters 台美為了美國"萊豬"及萊牛進口到台灣的貿易談判歷來舉步維艱。各黨派及民眾對美國肉製品的態度一直有很大差異。

四大公投議題

此次四大公投議題多為在野黨國民黨人士提出聯署,執政黨民進黨則表達對四個公投案皆不同意立場。

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統計,今年擁有公民投票權的人口約有1988萬。《公民投票法》規定,若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者即為通過。

  • 是否同意核四發電廠重啟發電?提案方說,核廢料有97%仍是可利用能源,僅需2至3年即可商轉。反對者台灣經濟部說,核廢料目前無解,地質安全報告又指出核四廠蓋在地震帶上。
  • 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提案方國民黨立委稱國民健康不能成為「特定國家」利益交易籌碼,而且台灣民眾吃豬肉數量遠高於其他肉品,萊劑雖有國際標凖,但未必適用於台灣人。反對方則稱,全球已有101個國家開放含有萊劑豬肉進口,此外美豬進口是國家經貿布局一環,基於平等互惠,台灣不能賣自己的商品到國外,卻反對他國商品進口。
  • 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公告成立後半年內,在符合法規定的情形下,公投應與選舉同日舉行?提案方認為一般民意代表選舉與公投合辦可以提高投票率,減少行政成本。反對方認為,2018年公投綁大選投票程序冗長且混亂,而且容易淪為政黨之間較勁的工具,選民會傾向對人不對事而導致議題討論失焦。
  • 是否同意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提案方稱,桃園藻礁擁有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及生態系,三接將永久破壞生態。反對方稱三接是減少空污、均衡南北發電的重要建設。

「萊豬」與CPTPP

台美為了美國「萊豬」及萊牛進口到台灣的貿易談判歷來舉步維艱。台灣各黨派及民眾對美國肉製品的態度一直有很大差異。從2003年至今,台美各自歷經了三位總統,在2012年,國民黨前總統馬英九宣佈進口「萊牛」,「萊豬」則仍禁止進口到台灣。2021年,蔡英文政府宣佈放寬進口「萊豬」,但國民黨則隨後提出公投連署,要求公投決定禁止「萊豬」。外界估計不論公投結果,相關爭議仍將持續。

其中許多輿論稱,「萊豬」的議題被認為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有關。

2017年成立,前身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CPTPP目前計有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越南、秘魯等八國完成批准程序,等待批准擁有完整會員的的另三個國家為汶萊、智利與馬來西亞。該機制人口規模將近5億(佔全球7%),總GDP超過11兆美元(佔全球13.1%)。台灣外交部稱,CPTPP會員國總貿易值佔台灣貿易總值超過24%,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十分關鍵。

2021年,英國及台灣都提出申請加入。 (相關報導: 民主峰會前夕》專家:唯有忍下經濟脫鉤的短痛,才能捍衛民主、問責習近平 更多文章

台灣外交部說,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含香港)都接受含微量萊劑、符合安全標凖的豬肉進口,台灣也早在馬政府時代即開放含微量萊劑的美牛進口九年,而且CPTPP的每個成員國都進口「萊豬」:「美國目前雖不是CPTPP會員國,但各國都在關注台灣的態度......美豬進口也是台美之間的重要議題,政府致力建構更穩定的台美貿易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