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上,我們都沒有掉淚:《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用孩子視角,道盡社會殭屍般的孤獨

《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演出當代社會人群缺乏情感且厭世現象(圖/佳映娛樂)

2019 日舞影展全球劇情片類評審團特別獎|2019 柏林影展新世代青少年評審團特別獎|2019 金馬奇幻影展東瀛狂想單元—《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

2019 金馬奇幻影展04/16、04/17播映。

07/12(五)全台上映。

---------以下有雷慎入---------

劇情簡介

現實太荒謬,不值得掉眼淚!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四個陌生的孩子,光(二宮慶多 飾)、石(水野哲志 飾)、竹村(奧村門土 飾)、郁子(中島SENA 飾),在火葬場遇見了沒有掉淚的彼此。

他們的父母在同一天火化,小部分像起司粉被留了下來,大部分被帶往藍天隨風而逝。13歲的他們活像喪屍,沒有夢想、不知去向。

他們離開校園,受街友啟發,在垃圾堆與社會邊緣組團,展開一場搖滾冒險。分不清死活的小喪屍樂團,即將以無感吶喊炸出暢銷金曲!

(圖/佳映娛樂)
(圖/佳映娛樂)

能將「無感」拍得如此有感,能把「厭世」呈現的這般華麗熱鬧,大概就是這部《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了。

比起看起來跟唸起來都滿驚悚的中文片名翻譯,原本的We Are Little Zombies(ウィーアーリトルゾンビーズ)更貼近長久允導演的原意。你我皆知殭屍就是行屍走肉,毫無生氣的一種汙穢存在,應是人死後才會變成的不潔生物。可是近代社會裡,人們活得越來越制式化,僵硬的順從著運作法則,看似有目的做著很多事,可實際上這些目的就像餌料,用來驅動你我的身軀去做事。而我們之所以做這些「事」,只是因為「他人期盼你做」、「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所以去做,可能是父母、社會、輿論等等。自己或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事,身體在動意識卻空白一片,就像一隻隻活著的殭屍荒謬可笑。

人們總說,長大後人們會因為各種原因被迫扼殺自己曾有的夢想,為了符合期待諂媚逢迎而隱藏情感、情緒。而這樣的現象在年齡上有逐漸下減的趨勢,不只是大人,就連青少年都茫然度日。長久允導演的《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就是以青少年視點談論日本當今現象,他以獨特的呈現手法及切入面完成這部作品。如上所述,人們很多言行舉止都在無形間受到了控制——那種名為「期待」的控制。大家太常用著「因為每個人都這樣,所以你應該也要怎樣」的情緒勒索評斷他人,好像你不跟著這樣做你就是怪、你就是沒心沒淚。電影裡的四個小主角,在同一天參加了各自父母的喪禮;但面對父母死亡,他們卻都沒有掉下一滴眼淚。身旁的大人都認為他們該要悲傷、會難過,可是他們沒有。 (相關報導: 新年第一天卻還是很喪氣?這款「厭世日記簿」絕對適合您!猛戳痛處,看完卻莫名超療癒 更多文章

(圖/佳映娛樂)
(圖/佳映娛樂)

「我們是殭屍,但我們活著。」

阿光、阿石、裕貴與郁子在火葬場結識,意外從彼此身上找到共通點的他們,很快成為形影不離的小團體,四人成日漫無目的的活著、玩著,沒人知道下一步在哪卻也不焦急。他們離家、離校,走入垃圾回收場,在垃圾堆裡找到了被丟棄的樂器,他們利用這些樂器創作了一首叫做《We Ara Little Zombies》的歌曲,背景是堆滿垃圾的垃圾回收場,他們的演員是住在近處的遊民。恰好路過的製作人被他們充滿濃重厭世感的歌詞與稚嫩唱腔所深深吸引,決定簽下他們組成小殭屍樂團。過度華麗浮誇的表演服成為他們的標誌,而那首《We Ara Little Zombies》則迅速在網路爆紅,一夕之間他們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偶像,但他們卻決定火速解散樂團,並退出演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