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鉅原觀點:川普的太平洋夥伴協定(Trump Pacific Partnership)也是TPP

TPP完成談判並在紐西蘭正式簽署,但現在卻面臨川普上台後不認帳的危機。(資料照片,美聯社)

十二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成員的領袖在十一月二十日於秘魯參加APEC時曾一致同意繼續推動自由貿易政策。然而就在隔天,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就宣佈在他就任後,即刻宣告美國將退出TPP。目前揣測TPP的未來,尚需等待川普團隊正式成型之後,觀察其政府內部如何協調,如何將競選時的政見與實際政策加以調整,以及國會山莊、意見領袖與各產業工會、勞工團體與農民組織之間如何角力,才能透露其中玄機。

川普雖一再以民粹口語喊出「美國優先」,但美國再度偉大亦包括其領導民主國家,使美國地位不至消失, 不是走回「不參預國際政治或經濟盟約的孤立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所以他的外交政策,尚不至於自亞洲全盤退卻,而由中國取代(註一)。但是在策略方面,可能與歐巴馬政府有所區隔,本文先分析其他TPP國家已經發表的政策,以及其所可能的演變,探討TPP的未來。

從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到Trump Pacific Partnership ?

在川普聲言美國將退出目前簽署的TPP之前,其他亞洲國家早有心理準備。其中安倍政府曾預估萬一美國國會在兩年內不批准TPP,日本準備與其他成員先行批准,完成國內立法手續,然後11個簽字國取得暫時協定(Provisional Agreement),將TPP最後一章第卅.五款中有關「一半成員佔全部GDP 85%」 (85% of the combined GDP of the original signatories in 2013)修正,即可先行成效。所以日本國會先行批准TPP「 with or without the U.S.」,日本政府這項意向也知會美國政府(註二)。

TPP除了貿易投資之外,尚有強烈的戰略意義,新加坡外長幾乎是對國務卿凱力當面指責美國不應退出TPP 。李顯龍總理訪美亦面告歐巴馬要推TPP,而馬來西亞總理則在安倍與川普見面前,要求安倍轉達類似訊息給新總統當選人。除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之外、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亦類都採取此一立場。換言之,要有六個簽字國通過國內立法程式,TPP without US的機會可能性極大。如此一來,將提供川普政府足夠的時間去調整其政策。甚至一些國家也願意讓步,將這一條約部份條款修正,以符合川普的胃口而不再反對(這是紐西蘭總理John Key 講的), 成為Trump Pacific Partnership,簡寫起來,也是TPP。 (相關報導: BBC分析:美國退出TPP對中國是絕好消息 更多文章

川普偏好多個雙邊貿易協定

由於競選時大力攻擊TPP的關係,川普也說美國會與其他國家以簽訂雙邊取代多邊貿易協定。他認為雙邊協定總比多邊協定容易掌控,可將各國個個擊破而不必面臨多邊條約中集體討價還價,使美國受害。美國目前與二十國家簽有自由貿易協定,TPP成員中新加坡、秘魯、智利與美已簽有FTA。而加拿大與墨西哥則有北美貿易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將來如因美國政黨輪替,改採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實在亦不為奇。因為在布希時代,就是以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餌,誘導亟需與美簽訂FTA的國家,進行競標式的貿易自由化政策(Competitive Trade Liberalization),以及民主深化。布希時代完成包括美韓在內的自由貿易協定(USKO FTA),而原來邀請的泰國則摒除在外。如果要變成一對一與眾多貿易伙伴逐一談判, 其協定內容與標準, 會有個別差異,但是也和TPP結果差不多。 不過貿易自由化的速度, 因談判費時, 所以會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