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至18日,埃及邀請各國元首、部長和談判代表,以及氣候活動家、市長、民間社會代表和執總裁們前往其沿海城市謝赫港參加COP27會議。
這次會議和我們每個人有什麼關係?
COP27是在聯合國領導下為實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目標而舉行的年度大會,這是關係到全人類共同未來的問題。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197個國家於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開的COP21會議上通過《巴黎協定》, 旨在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2℃以內,同時尋求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以內的措施。
這份協定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目前,共有193個締約方(192個國家加上歐盟)正式加入了《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雖然是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國際協議,但它影響到能源,金融,環保,產業等方方面面的經濟問題,也涉及到國際關係和現實政治問題。每年的COP會議對各國各行業人們關注的問題會有不同的側重。
今年的COP27有很多看點,其中以下4項既是獨立的焦點,也相互關聯,值得關注:
1、國際關係的緊張和能源危機
2021年格拉斯哥COP26氣候大會還促成不同國家集團之間達成了多項多邊協議,包括承諾削減甲烷排放,停止森林砍伐,以及停止為海外化石能源項目提供融資。
俄國和烏克蘭戰爭爆發以後,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國際能源供應突然緊張,糧食、經濟危機威脅增大。這些對原來全球減排的進程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普通百姓來說,俄烏戰爭後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能源、食品以及供應鏈安全成為日常生活中擔憂的大事。

儘管一些國家政府努力利用這場危機加快減碳和提高能效的步伐,但也有一些國家增加尋找新的化石燃料來源,以保證短期能源安全。
比如中國、德國等製造業大國,原來都是世界開發新能源的領軍者,但也為了維持經濟和百姓生活需要,在繼續努力發展新能源領域的同時,重新恢復對污染最大的石化能源煤炭的使用。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兩個排放國。因為中美關係緊張,中國暫停了在氣候變遷問題上與美國的官方對話。
COP27如何在現實面前做好各國各方的協調,達成一個平衡目標,鞏固《巴黎協定》和2021年在英國召開的格拉斯哥COP26的成果,值得關注。
2、氣候資金和金融問題
氣候資金問題源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不同的歷史責任和應對氣候變遷能力。
因為西方在人類歷史上率先實現工業化,在這個過程中西方對現有的排放負有較大的責任,也有著應對氣候變遷更大的能力。而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家,特別是氣候變遷下適應能力脆弱國家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
因此,在《巴黎協定》中,已開發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幫助開發中國家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遷。但到目前為止,這部分資金只兌現了一小部分。 (相關報導: 盤點「習近平之敵」:面對黨內外「十一路反習大軍」,習近平為何還能連任擴權? | 更多文章 )
此外就有關氣候資金的概念,透明度,審計等一系列問題,各國爭議很大。比如已開發國家通過多邊、雙邊官方發展援助等其他渠道所提供的資金是否可以界定為氣候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