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市長」、惹議言詞、「誤稱228是823」等負面標籤一直圍繞高雄市長韓國瑜,揮之久久不去,替罷韓團體添柴火,交給選委會的連署書高達55萬份,展現勢在必得的決心,迫使高雄市長韓國瑜近期不得不動作頻頻力挽頹勢。
雖然接連幾個晚上重啟直播爭取曝光,也積極爭取黨中央青壯世代支持,近期帶著三位副市長與王金平火鍋宴,為得是彌平過去裂痕,也是為了高雄市長保衛戰提前佈局,但一切恐怕為時已晚。
根據《選罷法》規定,若罷韓進入第3階段投票,同意贊成罷免韓國瑜之票數需大於不同意票數,同時須超過原選舉區人口25%,意即同意罷韓票數至少達到57萬票就會罷免成功。根據多份媒體民調,平均顯示有超過50%的高雄市民正準備投下贊成票,以TVBS為例將民調依比例換算成選票,就高達115萬的贊成選票。再加上罷韓團體Wecare結合「抗疫英雄」陳時中之子設計的潮T,掀起一陣討論熱,對力求低調的韓國瑜,猶如一記重擊。
中研院與美系學者:藍大敗,候選人最應負責
中研院的社會學研究所近日出具觀察報告指出,影響2020大選的關鍵因素有「兩岸議題」香港反送中事件、「青年崛起」和「中產階級轉向」等三個因素。選民結構方面,則如各界分析猜測,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有72%選民支持蔡英文;在「中產階級」部分,則有逾6成大專學歷以上中產階級選擇票投民進黨,成為影響選戰的重要因素。中研院認為,藍營兩岸政策、反年改和反同婚立場不被青年選民認同,且韓國瑜個人形象也對藍營青年選票造成創傷,因此未拿下該族群多數選票。
無獨有偶,美國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大敗,是國民黨久病的病徵,而非病因;韓是「不對的候選人」,國民黨必須釐清韓出線的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合適候選人。
對高雄市民來說,好不容易盼到政黨輪替,希望高雄有改變的機會,離開政壇已17年的韓國瑜,在沒有過去政績為基礎的情形下,「被動參選國民黨內初選」,被稱為「落跑市長」,「高雄發大財」的口號也許還迴盪在空中,但對礦泉水跟滷肉飯的印象早已回不去。
黨中央「梭哈」 七傷拳救得了韓?
但諷刺的是,候選人本身問題顯而易見,國民黨人選擇視而不見。畏懼於黨員結構結構,在黨主席補選期間,郝龍斌、江啟臣兩人不敢開刀,選後多位新任中常委在會議上疾呼「全黨救韓」,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則早在去年就已借將幕僚鄭照新擔任韓國瑜發言人,選後出任高雄市府新聞局長,積極爭取韓粉支持不言可喻。本月15日再以新任主席「起手式之姿」拜會韓國瑜,率領黨內青壯代表人物黨籍立委林為洲、黨團書記長蔣萬安等人密會韓國瑜,宣示該任期首要之務就是幫助韓渡過罷免風波,卻被網友KUSO作圖戲稱「五漢廢言」,江啟臣的黨中央注定與韓成敗掛在一起。
國民黨春藥退去,留下千瘡百孔的病體
國民黨2020總統、立委大敗至今,一如常態,高喊改革、給青年機會、世代交替,但轉身反手力捧韓國瑜,「找回優秀且忠心黨員」開大門給傅崑萁。國民黨可能還沒有死透。而病情拖延,就算有天治癒,整個黨也以纖維化。
暑期疫情若稍有減緩,韓國瑜被罷免機會高。屆時目前的高雄市府,縱有各路人馬還沈浸在韓本人榮光的假象,但罷免後樹倒樹倒猢猻散,韓就算有野心爭取2021國民黨主席或再戰2024總統大位,恐怕都是有心無力。對國民黨來說,過去倚賴韓流當作春藥,不思檢討與台灣社會距離遙遠,更不曾檢討種種過時價值,敗選之後還緊貼韓流,信仰民粹路線,實在沒資格期望國民黨獲得年輕人的支持,跟贏得2024的總統大選。
如今韓流即將走入歷史,青壯世代梭哈押寶,毫不保留的挺韓流之輩,不僅僅對外證實不過是「年輕面孔老靈魂」;整個社會青年、中間選民、藍營支持者對國民黨的期待,可能會再一次次的失望中,消磨殆盡,而這些清新形象的接棒世代可能一起陪葬。韓流進入歷史後,國民黨該何去何從?恐怕沒人可以樂觀。 (相關報導: 「韓國瑜留在高雄只會被羞辱」 名嘴建議:選台北市長有相當大勝算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補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