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愛心耐性總有盡,社工心酸誰人知

「社工就要無私奉獻啊?怎麼可以要求加班費?」你真的知道社工的工作內容嗎?(圖/pixabay)

我是ピコ次郎,我在社福界,曾經是一名社工員、職業輔導員,現在在政府機關擔任正式課員。由於有時候會有人問我社工是在幹啥的,終於找到一個臉書社團,可以好好介紹及澄清一下。大家常常會把社工員/社工師跟志工還有義工搞混,但這邊我要先聲明:

社工員/社工師不是志工/義工,是有支薪的、有助人專業知能的專業人士。社工員/社工師不是志工/義工,是有支薪的、有助人專業知能的專業人士。社工員/社工師不是志工/義工,是有支薪的、有助人專業知能的專業人士。

雖然談錢傷感情,但早期社工員還不是普遍被大家所認識的時代,有些學長姐、或是在相關領域工作的朋友,跟自己的男/女朋友交往穩定,即將論及婚嫁,就因為對方家長的誤解,差點毀了他們的婚姻,所以社工員有支薪這件事非常重要,一定要講三次。

社工員/社工師除了在社福團體跟政府部門,在醫療體系甚至公司行號也會有,基本上,就是做專業的社會福利服務。實務工作界照工作方法大致分幾個領域──個案、團體、社區,當然也有走社會政策立法/弱勢族群的倡權,領域繁多,工作類別與理論之多,族繁不及備載。在這邊我們也不吊書袋,就以我的工作經驗,跟有興趣走這一途的朋友們分享一下。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921地震後第一年,在南投某個社團法人協會當社工員,由於機構小,九二一震災後接受外縣市政府認養,辦理自殺防制與災後心理重建的工作。那時針對各級學校學生心理重建團體輔導方案多到做不完,有時還要接電話諮商、方案撰寫、帶寒暑假營隊、志工訓練與管理,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自殺案件處理。單位雖然小,主任加上行政以及社工,夯不啷噹大約6、7個人,但同事間互動很融洽,還算是相當愉快的工作經歷。約莫過了兩年多,外縣市政府認養結束,剛好家人也希望我回北部,所以就辭職休息一陣子。

第二份工作是在北部某個全國性身障服務的基金會,初期擔任心智障礙朋友職前適應團體的方案承辦人,除了要規劃課程、找講師、還要準備年度的考核、不定期的市府抽查以及方案撰寫與經費核銷,後來方案沒標到,改去當職訓輔導員。因為機構大、服務項目跟個案類型眾多,所以在這個單位三年期間,不管是專業方面,或是行政方面,學的、看得很多,待了3年之後,就因身體健康因素,辭職休養身體。

我的第三份工作則是在勞工局的身障就業服務部門,主要負責視障基金及相關業務,在這邊除了一樣要辦視覺障礙者就業促進的宣傳廣告及教育活動,接觸比較多的都是違反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現在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案件的管理、公文處理、人民陳情、年度視障按摩業者的評鑑獎勵、受理申請補助、政府的會計核銷程序以及與其他公部門間在業務上的「互動」,不過,後來家人覺得臨時人員不穩定(我自己也這樣想),就毅然決然的辭職回家準備國考。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社工日,社工們好嗎? 更多文章

順利考上公職後,現在的我在政府基層單位擔任課員,平時主要除了一些申請案的准駁以外,還有防災業務、遊民訪視、突發的緊急狀況(老人/身障者遺棄、棄嬰、經濟困難家庭等等)的處理,基本上包山包海。不過也因為這樣,搞得身體一些症狀都出來(心臟病、暈眩症)。政府單位礙於法規跟現實環境的因素,做事不如在民間單位一樣可以伸展手腳,加上外界對政府部門的過高或錯誤的期待,會讓人有倦怠感,不過我還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