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座核電廠走入歷史!原能會發核一除役許可 

台灣首座核能電廠核一廠將除役。(顏麟宇攝)

核一除役啟動。原能會今(12)日核廢核一除役許可,正式啟動核一除役程序,時間預期長達25年。根據台電規劃,下個月開始要先拆除廠內的鐵塔、氣渦輪發電機組等周邊設施,至於最關鍵的爐心拆除部分,由於乾貯設施仍無法啟用、爐心核燃料棒無法移出,仍持續卡關。對此台電官員表示,除役不觸及爐心將增加工程難度,整體工作更可能無法在25年內完成,盼新北市府盡快放行。

2部機組分別在1978、1979年商轉的核一,40年運轉期限分別在去年及今年到期,台電也在2015年向原能會提出除役申請。期間核一1號機、2號機分別因燃料棒把手鬆脫、及存放用過核燃料棒的燃料池空間不足等問題,在除役前即停止運轉。儘管去年核一運轉期限就已到期,但由於電廠除役環評卡關,核一仍無法正式開始除役工作。

台電:乾貯設施新北政府仍未放行 恐無法在25年內完成除役工作

今年5月核一除役環評終於過關,原能會也在今日發出核一除役許可,放行接下來為期25年的除役工作。而根據台電的規劃,下個月就會開始拆除電廠主變壓器至開關場的連絡鐵塔、以及氣渦輪發電機組等,但最關鍵的拆除反應爐心部分,則由於2號機中仍有用過核燃料而無法進行,如此也將連帶影響反應器及廠房拆除等期程。

台電主管表示,原本預估新北市政府今年就會發出一期室外乾貯的水保證明,讓爐心內核燃料有地方存放,但至今卻仍未得到任何消息。他指出,若爐心核燃料無法移除,則不僅需要增加更多維護成本,也會提升除役難度,更可能無法在原訂的25年內完成除役工作,盼新北市府盡快放行。

除爐心拆除工作外,環團也關注核電除役過程的安全及健康風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即曾指出,核電除役牽涉多項專業技術,如輻射除污與拆除工程、輻射防護等,除役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與預算,且工作區域的輻射殘留將讓第一線工作人員面對高健康風險。此外,除役時的設備解體工作,過程中很可能排放輻射,讓核電廠附近居民及第一線除役工作人員有曝露風險。

綠盟建議,台電未來應規劃長期追蹤居民身體健康,並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等研究,設置除役作業的在地監測與資訊公開機制,由在地居民及第三方公正民間人士、專家組成,讓公民能實質參與、監督監測體系及核廢料的維護管理。 (相關報導: 我家旁邊就是核電廠!「感覺被當成二等公民」,等了40年卻仍擔心看不到核一除役 更多文章

原能會則表示,接下來會在除役期間執行視察及審查作業,確認台電公司確實按照除役計畫推動相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