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安全嗎?閣揆蘇貞昌說:「在安全容許值以下,就不是毒。」這是把萊豬當成科學問題來回答。但如今萊豬進口不是個有客觀判準的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民眾心中有疑慮,豬肉進口商都成了萊豬受害者。進口商說,一宣布將開放萊豬,進口豬肉價格連跌。所以全台八成豬肉進口商一起宣示不進口萊豬。進口商提醒官方標示「含萊、不含萊」,但政府不肯,於是進口商自己標示。
蘇內閣曾以「有政府,會做事」為號召,但對萊豬問題顯然做的不足以讓民眾放心。宣布開放美豬三個月以來,民進黨執政優勢不斷被耗損。
國民黨除了在立法院杯葛,明年一月美豬開放後,藍營執政的十五縣市還將展開地方包圍中央的抗爭,屆時民進黨執政優勢將再耗損一波。
萊豬是政治問題,而且是國際政治問題,政府不能只用絕對的科學證據說服民眾。正如台灣指標民調九月間調查指出,近八成五民眾同意台美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但若以開放萊豬、萊牛為BTA前提,支持者下降到四七.四%,反對進口的則是四九.二%。民眾這是在做政治選擇。 (相關報導: 有政府,能幹嘛?》揭開打臉蘇貞昌的「豬肉界台積電」信功父子 | 更多文章 )
駐日大使謝長廷返台述職,此行重點是解決與CPTPP掛鉤的日本東北食品進口問題,也牽扯到食安與政經利益。蔡政府如何提供總體利弊評估,助民眾做出對台灣最有利的政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