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25年前,貝佐斯(Jeff Bezos)有一個水晶球,可以讓他預見未來,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只要點一下鼠標便可得到寵物食品和魚子醬;商場不再受歡迎;商店必須要有娛樂設施或購物便捷才能存活。
他於1994年成立的線上零售業務亞馬遜(Amazon)今年迎來第25個年頭。如今亞馬遜已是世界領先企業。2018年9月,亞馬遜成為世界第二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以微弱差距落後於蘋果),同時也實現了從小眾二手書賣家到覆蓋全球多面手的轉變。
貝佐斯也成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而他的目標並沒有止步於重塑全世界零售市場。
他私人擁有美國報紙《華盛頓郵報》,他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正致力於在2024年前將設備和人類送上月球。他還在2018年9月承諾,將捐出20億美元資助一個學前教育網絡並幫助解決美國流浪人員問題。儘管這與她前妻麥肯姬(Mackenzie Bezos)的慈善投入相比只是一筆很小的數目,麥肯姬表示將把自己370億美元資產的一半捐於慈善。
數年前,貝佐斯高中時代的女友曾經告訴美國雜誌《連線》(Wired),貝佐斯以前有過探索外太空的夢想,而她一直認為他會發財。「這並非僅僅因為錢。這與他打算用錢來做什麼有關,與改變未來有關,」她說。
殖民太空 他出生時父母年紀都尚小,不久便離婚了。他是由母親賈姬(Jackie)和繼父麥克·貝佐斯在德州與佛羅里達州撫養長大的。他的繼父是一位埃克森(Exxon)的高管,在卡斯楚(Fidel Castro)上台後逃離了古巴。
根據史東(Brad Stone)2013年的一本傳記,貝佐斯很早便在工程和科學領域展露出興趣,3歲時便用一把螺絲刀拆掉自己的嬰兒牀。
而在他的高中畢業致辭中,貝佐斯還描繪了前往外太空建立殖民地的願景。
在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他學習了工程學及計算機科學,畢業後在紐約的幾家金融公司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正是在紐約的對沖基金公司DE Shaw,讓他遇見了前妻麥肯姬。
在見到一組數據顯示網際網路會迅速發展後,他在30歲那年選擇辭職。在2010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話中,貝佐斯回憶稱自己當時創立亞馬遜的決定「不太安全」。
「我決定必須試一試。就算當時失敗了我也不認為自己會後悔。如果沒有嘗試,這個想法會讓我後悔一生,」他說。
電商之王 史東在《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中寫道,在1995年亞馬遜上線後的一個月內,這家公司已經可以向美國全50州及另外45個國家配送商品。而在亞馬遜成立後的五年間,他們的顧客註冊賬戶從18萬激增至1700萬,銷售額從51萬1千美元成長到超過16億美元。
亞馬遜還遇到了大牌投資者們對網站的第一波投資熱。1997年亞馬遜上市時籌集到5400萬美元,這也使得貝佐斯從打包圖書訂單的人搖身一變成為全球35歲以下最富有的人之一。
1999年《時代》雜誌將他評為「年度人物」,使他成為獲得這項殊榮的最年輕的人之一,並稱他為「電子商務之王」。
實驗精神 作為老闆的貝佐斯以嚴謹著稱,他以自己口中的長期戰略帶領亞馬遜一路走來,「專注於」關注用戶。
落實到具體操作中,這種策略是指亞馬遜願意在可以創造利潤的地方投資,有時他們會選擇降價、免費送貨而放棄年利潤,也會花數年時間開發電子書閲讀器Kindle等新設備。
但亞馬遜在可以節約成本的地方也毫不含糊。他們的辦公大樓會向員工收取停車費,還會與供應商開戰,阻止自己倉庫員工組織工會,並且尋找各種機會避稅。
亞馬遜也經歷過一些失敗,比如早期在Pets.com等網站的投資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但今天回過頭來看,這些看上去更像是他們持之以恆的競爭和實驗精神的一種體現。
2018年,亞馬遜利潤超過2300萬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僱傭接近65萬名員工,比整個盧森堡人口數量都多。
亞馬遜為成千上萬家第三方商家提供物流、庫存、貸款及銷售平台,同時其雲端運算部門利用數據服務器為大量企業提供服務,現已成為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同時利潤也相當可觀。
亞馬遜為愛彼迎(AirBnB)、網飛(Netflix)等多家大型公司提供基礎框架,同時也給一百多萬個客戶提供這類服務,這些客戶使得亞馬遜「控制」了網際網路的大量區域。
不過亞馬遜的慾望並未止步於此。光在今年,亞馬遜已經收購多家機器人、廣告、無人駕駛汽車公司或公司股份,以及一家主要雲端運算資產。
受挫中國 儘管亞馬遜已經在許多國家成為人們在線購物的首選,但在另一個電商大國中國,它卻好似連連受挫。
今年4月,亞馬遜宣佈將關閉在中國的國內電商業務,但將保留雲業務、Kindle和跨境貿易業務在中國的運營。
2004年亞馬遜在中國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書籍與音視頻在線零售商卓越網(Joyo.com),並在之後改名為亞馬遜中國。但同時亞馬遜一直面臨阿里巴巴、京東等本地電商的激烈競爭。
亞馬遜2018年年報中並未列出中國市場銷售額。報告中列出的最小市場是日本,銷售額超過138億美元。而根據中國《經濟日報》的報道,亞馬遜2004年在中國的銷售額接近70億美元,領先於中國其他平台。
《紐約時報》引述一些分析表示,亞馬遜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導致其對中國業務關注不足。而《經濟日報》稱,亞馬遜在中國受挫是因為對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判斷遲鈍導致創新無法跟上。
抵制與抨擊 與其他巨頭一樣,亞馬遜的崛起也招致了諸多關於其壟斷權力、避稅與勞工問題的批評,甚至被其總部所在地西雅圖房價飆升也被指與他們有關。
亞馬遜還曾試圖在紐約打造第二總部,但在紐約政客們的強烈反對下不得不取消這一計劃。許多人反對的理由源於一筆資金——為確保亞馬遜投資,紐約州及當地政府同意給亞馬遜價值30億美元的獎勵性補貼。而對這家全球巨頭的獎勵性減稅政策一直都是外界對亞馬遜批評的主要來源。
為應對這些批評,亞馬遜砸重金投入公關游說。根據OpenSecrets.org網站統計,去年亞馬遜在游說方面的投入達1440萬美元,是2014年的兩倍。
同時貝佐斯也開始在推特上改善自己的形像,有時會在網上分享父母的照片以及自己度假的視頻,但在推特上,亞馬遜還面臨一個更加高調的批評人士——美國總統川普。
Getty Images 川普(左)曾在推特上批評貝佐斯(右)及他擁有的「假新聞華盛頓郵報」。 川普曾在推特上指責亞馬遜從美國郵政署(US Postal Service)獲得過低運費,還經常將亞馬遜的活動與《華盛頓郵報》的活動聯繫起來,儘管這家報紙是貝佐斯在2013年收購的獨立私人投資。
而如今,這位55歲的世界首富在擁有近1600億美元財富的同時,還面臨慈善投入有限的質疑。
貝佐斯稱他希望用與自己管理業務不同的方式加入慈善,即與長期影響相比更多關注短期效果。而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看看他的新策略是否仍然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