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晚間,第二波武漢包機搭載三六一位台人順利抵台,且經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回想滯留湖北的四十多天,李容蓉(化名)說「身心靈都承受滿大的壓力」。她也強調,第二波包機得以成行,兩岸在防疫上已盡量做到最好,國人可以放心。
引頸期盼了四十六天後,滯留湖北的一千多名台灣人終於等到第二批包機,三月十日三六一位台人重新踏上台灣土地。但在漫長的等待期間,他們曾經被台灣的仇中情緒汙名化,說他們是中共的「生化武器」,被質問「怎麼跑到那種地方去」,遭指責會成為台灣「醫療資源的負擔」。
中、台各退一步,載回三六一人
第一批武漢包機二月三日由中國東方航空執飛返台,由於運載民眾有數十位大陸配偶,加上一位發燒患者最後確診為武漢肺炎,台灣官方質疑名單及防疫出現漏洞,導致第二批包機遙遙無期。
兩岸官方透過「民航小兩會」管道協商武漢包機,但雙方各有堅持,陸方不願讓台方採撤僑模式派華航去武漢接人,台灣主張「弱勢優先、防疫優先、量力而為」,堅持要派檢疫人員前往,其間國台辦與陸委會爆發口水戰,讓滯留武漢台胞淪為政治人球。
此次雙方各退一步,以「特殊包機模式」上路,在台方主張的「橫濱模式包機」與大陸主張的「非撤僑班機」間,此次包機定調為「防疫專機」,由東航、華航共同執飛,兩架航班共載回三六一人返台。
據瞭解,第二批武漢包機的台灣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家長同行的小朋友,占三四%,就有家長焦慮小朋友無法回台上課,對蔡政府不滿但又敢怒不敢言;二是需返台就醫超過四○%,有人不敢吃當地的藥,一天服三次改成服兩次,甚至一次;三是急需返台復工者二三%,有些人沒法繳車貨、房貸,只能請在台灣的朋友幫忙代墊。
「孩子的兩歲生日就是在封城期間度過的。」李容蓉(化名)在此波從湖北回來的名單當中。她帶著兩歲大的孩子,與丈夫在一月二十日到湖北宜昌市探望外公、外婆,武漢一月二十三日起封城,宜昌也在一月二十四日起跟進封城。
從開始封城到回家,李容蓉一家三口在宜昌一待就四十多天,歷經疫情逐漸攀升至高峰再緩降,如洗三溫暖。她指出,從一開始還能叫外賣填飽肚子,到所住社區開始實施封閉式管理,每三天可由一人出外採買,再縮緊成由社區管理幹部統一採買。

陸方檢疫比第一波包機嚴謹
「食物開始變得緊缺,必須先分給孩子及外公、外婆,我跟先生則只能吃一餐。當時真的非常焦慮,怕孩子營養不夠。」李容蓉說,後來經湖北台胞返鄉自救會會長徐正文協助,連絡上湖北孝感台商協會張會長,才送來一批蔬菜水果。
不僅如此,湖北自封城後,武漢肺炎病例數暴衝,才陸續增加輕、重症收治的病床數,這段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的空窗期,許多重症病人只能回家等待。李容蓉就遇到這樣的案例,她說所住地方的樓上就有確診案例,「醫生給那個病人確診證明後,就讓他回家,等同只能放棄治療,後來在家過世兩天才被發現。」
李容蓉說,直到情況漸緩,當地台辦、統戰部才有餘力關心在地台人;社區居委會則會派遣「網格員」每日上門量體溫。 (相關報導: 新新聞》第2批武漢包機一波三折,湖北台辦:台方限制陸配子女有悖親情 | 更多文章 )
「這段時間身心靈都承受滿大的壓力,湖北台人的微信群組內,幾乎每天都有各種關於第二波包機返台的訊息,但總覺得因兩岸關係緊張仍遙遙無期。」李容蓉說,還是希望政府盡快接回剩下的台人,尤其還有孕婦及一五○餘位未成年,畢竟人在異鄉,如果身體不適,擔心得不到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