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退出校園已成進行式,往後國防教育將由國防教師接手,教育部也開設學程專班,讓現有教師、教官就讀以快速補足人力,不過一者教官對此興致缺缺,教師方面,也遭遇原先預估專任教師員額與實際缺額落差超過3倍,引發修課教師不滿。
教官退出校園是民進黨政府長期政策方向,高中職、大學教官從2017年開始遇缺不補,預計退場時限為2023年,現行教官負責的國防教育課程,則規劃透過全民國防教師逐步取代。
「具軍校背景或曾任教官可修教育學程後轉任國防教師」
對於相關師資,目前教育部除師培體系外,也與政大、淡江、中興、中正、中山5校合作,自2019年起開設學士後教育學程,其中已具教師資格者,可修讀國防相關課程後成為國防教師,而為處理教官退場後之去路,也開設教官班,讓具軍校背景或曾任教官者,可在修習教育學程後,轉任國防教師。
為因應教官退出校園政策,目前教育部除師培體系外,也與政大、淡江、中興、中正、中山5校合作,自2019年起開設學士後教育學程,其中已具教師資格者,可修讀國防相關課程後成為國防教師。圖為國立政治大學。(資料照,取自政治大學臉書)
教育部2年前推動國防教育專班時,曾表示師資需求為363人,包含專任教師178人,跨校合聘教師185名(合聘為專任員額)。然而,根據國教署今年10月調查統計,110至112學年度3年期間,預計缺額卻變成305位,包含專任98位,代理教師34位,代課(兼任)教師173位,專任員額與原先落差超過3倍,也引起修課學生不滿。
「教育部宣稱專任教師和原本差異甚大」
浩洋(化名)本就有教師證,但苦無擔任專任教師機會,而在去年進入政大開設專班就讀。他指出,不少同學都已修過教育學程,並認為增加1個技能能增加考上專任的機會,現在卻發現教育部宣稱的專任教師和原本差異甚大,多為代理、代課的情況也令人感到無奈。
去年進入政大開設的國防教育專班的浩洋(化名)指出,教育部宣稱的專任教師和原本差異甚大,多為代理、代課的情況也令人感到無奈。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曾廣儀攝)
「會來唸的學生,主要都是代理教師,當然不會有意願再去代理的工作,我個人來說,如果都是代理缺,因為像我最專業還是國文,國防跟國文還是會選當國文教師」浩洋說。
「部分員額等於一開始就不存在」
浩洋指出,合聘教師的185人名額,過去不少藝能科也想採用跨校合聘的方式,但結果通常是不太有學校會使用,「比方說3校合聘,不是3校各出3分之1名額,是1間學校出1個專任員額,分給其他2校一起用,這樣很吃虧,協調教師時間也常碰到問題,所以通常不會這樣做,是會用代理、代課教師來代替。」他認為,這也讓這部分員額,等於一開始就不存在。
「學校、家長、學生對跟升學考試無關科目通常不在意」
「我們談國防,很重要是全民對自己國家的信心,就是所謂的心防即國防。」浩洋認為,如今的公民社會,學生如果也具備相關知識,未來投票時就能為國防打下更好基礎,「像如果大家都能認知現在該發展潛艦,就能把票投給比較會推動的政黨,大家對議題有更充分的認識,未來政策發展會有更多好處。」但他也感嘆,學校、家長甚至學生對國防這種跟升學考試無關的科目,通常也不會在意。
具有教師證的浩洋(化名)指出,過去不少藝能科也想採用跨校合聘的方式,但結果通常是不太有學校會使用。示意圖。(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同樣於去年就讀專班的J先生,則直言教育部最初宣稱有363個缺額,「等於是把我們騙過來。」
「每人都花15萬來修課,卻發現被騙」
J先生批評,當時教育部不斷拿這些缺額來宣傳,給了很美的願景,但現在整體名額變少就算了,專任教師其實大多又是私校職缺,根本不會讓教師列入考慮,「學程1個學分要收5000多塊學費,每個人都花了15萬左右來修課,還不算修課的車錢跟推掉的工作機會,卻發現是被騙了。」
J先生表示,教育部當初用教師教學節數標準,算出國防教師缺額,現在數字有落差,又說缺額其實是由學校端決定,他認為相較於國英數等既有科目,國防教育是全新的教師類別,還會有如此落差,「從規劃就可以看出,為何台灣流浪教師問題這麼大,因為教育部的缺額統計是有問題的。」
「接下來本土語言、雙語教師也會出現類似問題」
J先生指出,許多類似的學程專班,往往都是這樣急就章開出來的,是一時間有人力缺口,又無法立刻補齊的做法,而國防教師的缺額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接下來在本土語言教師、雙語教師方面也會出現類似問題。
對於缺額的落差,也讓不少專班學員找上立委陳情,如台灣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日前質詢時表示,早在2017年教育部「全民國防議題小組」召集人朱元隆就已指出,300多個缺額數字太大,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但教育部拖到今年才發現,導致許多人多花錢修課,卻落得一場空。
台灣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見圖)日前質詢時表示,早在2017年教育部「全民國防議題小組」召集人朱元隆就已指出300多個缺額數字太大,但教育部拖到今年才發現。(資料照,顏麟宇攝)
「你要說我們投機也好,但實際上也是幫忙補齊教育部缺口。」J先生希望教育部未來3年要把當初宣稱的缺額開出來,另外在前2屆都已經招生、上課的情況下,教育部應該在明年停招第3屆,「如果無法控制缺額這個分子,那控制分母合理吧。」
「希望員額再增加」
浩洋表示,自私來說,他們確實是不希望更多人來分已經不多的缺額,「但換個角度講,沒有缺額出來等於是在騙人的錢,如果當時知道只有這麼少的缺,我們也不會來修,但我個人更希望員額可以再增加。」
浩洋談到,目前教育部在員額安排上很不合理,原本教官不占教師員額,但現在業務移到國防教師教師身上就要占教師員額,教育部卻沒多給學校員額。
對此,教育部表示,師資培育量是以305人需求,乘以1.5倍倍率計算合格儲備教師約需457名,並參考職前培育師資生流失率2分之1計算,預計核定師資生名額為914名(305*1.5*2)以供教學現場;截至今年11月止,培育量總共達657名,預估2020年獲教師證書者則為261人,皆為已修過教育學程之學員。
根據教育部統計,這657名學員中,教官僅占37人,皆須等待完成修課、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後,再參加半年教育實習或教學演示,才可取得國防教師資格。
「當教官的都已經開花了,誰想去實習?」
對於目前教官修課人數不如預期,該人士則表示,畢竟不少教官都還有職務在身,要犧牲下班、假日時間修課讓人意願降低,「另外重點是還要去實習,當教官的都已經開花了(指軍階達校級以上),誰還會想去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