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南部某所國立大學傳出有武漢肺炎疑似病例,校方緊急以簡訊通知學生勿到校上課。在此之前,東吳與文化大學的音樂系兼任教師因與染病的澳洲音樂家狄恩(Brett Dean)同台表演,部分課程已經暫停十四天。
實施點名制以掌握出席名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只要一名師生被列為確定病例,該師生所修課程都停課;有兩名師生確定病例,該校(區)停課。隨著歐洲疫情爆發,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未來十四天是疫情關鍵期,因此各大專院校不得不加緊腳步研議遠距教學。
中原大學率先起跑,自三月二十四日起採取「類似非同步遠距教學(無面授)的彈性教學」,並宣布取消期中考與期末考,一萬六千名學生都不用到校上課。台大也宣布,一百人以上的課程自四月六日之後改為遠距課程,有近三百門課受到影響。
早在開學之初,各大專院校考量中港澳地區學生,已經要求相關教師學習遠距的同步或非同步教學,另外有個別學校或老師實施點名制或固定的梅花座安排,就是為了防堵疫情,甚或在個案確診時能掌握同一課堂的出席名單。
相較於高中小學的課程有課綱可以依循,官方與民間早就分頭建置線上學習平台;大專院校的授課型態以教師為主,大學教授們必須各自錄製課程影片,或另開同步教學視窗,但因沒有共同的教材或素材可以使用,搞得老師們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遠距教學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非同步數位學習,類似目前各國高中小的數位學習資源庫,由各個老師將教學影片或內容上傳,學生不限定時間觀看,且可隨時倒轉;另一種則是即時同步數位學習,老師與學生可以透過線上共同會議或聊天室直播,在授課過程中即時互動。
陸生「翻牆」上課畫面品質差
台大教務長丁詩同指出,非同步遠距教學較適合大班制的講授課程,教師可先用軟體錄製教學影片,再上傳到數位教學平台,供未能上課的學生觀看;同步遠距教學因為需要穩定、高品質的網路環境,比較適合小班制、注重即時和同步討論的課程。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約有六成港澳陸生在境外沒有返台上課。台大是全國港澳陸生最多的學校,沒有返台上課的學生約有五一九人,已有至少三千門課使用遠距教學。另外,銘傳與逢甲大學有一五○○門課有遠距教學的需求,淡江與輔仁大學則分別有近兩千門與二五○○門課。
開學兩周以來,不少老師首先採用線上直播平台救急,將手機架在教室,透過Youtube或臉書直播課程。成大則招募「直播小天使」協助部分課程的直播工作。不過陸生遇到的問題是,中國的網路無法直接登入老師們使用的直播軟體,上課必須翻牆,經常發生因網路不穩而影響上課品質的狀況。
陸生亞亞(化名)就提到,學校的學術網路似乎不太穩定,加上在中國必須透過翻牆收看,經常斷線,直到有些老師改用微信群組直播才稍微解決問題,但是透過這些免付費平台上傳的影片,畫質仍差強人意,上起課來難免吃力。 (相關報導: 大專院校第一槍!中原大學24日起全校採「遠距教學」期中、期末考全取消 | 更多文章 )
校方開課先幫教授、助教惡補
各校為此開始精進校內系統,台大、師大與台科大三校共同使用NTU COOL線上系統,老師可以用webcam等軟體預錄課程上傳;淡江大學則與微軟公司合作,搭配校內原有的iClass行動學習平台;世新大學建置的全新雲端數位學習中心,則不受區域防火牆限制,登入後就可同步參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