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天使「託夢」開啟繪畫生涯 優席夫從自怨膚色轉而擁抱部落色彩

生於花蓮玉里的優席夫.卡照如今已經是國際赫赫有名的藝術家,他的畫作大紅大綠,色塊使用鮮明,正是取自阿美族傳統美學。(盧逸峰攝)

生於花蓮玉里的優席夫.卡照(Yosifu Kacaw),如今已經是國際赫赫有名的藝術家,從世界首都的紐約地鐵,到返回家鄉的普悠瑪列車,都可見其作品,他也曾以〈can't speak〉獲英國藝術大學亞洲每周藝術大獎前十名。

他的畫作大紅大綠,色塊使用鮮明,他說那正是取自阿美族傳統美學,近來他與勞斯萊斯合作,為全新車款創作彩繪車,之所以會被選上,他說正是因為在地化的族群顏色,但其實光鮮的背後,他也曾對原民身份感到自卑。優席夫今日應龍應台基金會邀請出席思沙龍獎座,回顧曲折離奇的藝術家之路,以及一路走來如何擁抱自我。

20201205-思沙龍5日邀請藝術家優席夫演講,圖為台鐵「洄瀾之心」普悠瑪觀光列車、外部彩繪正出自優席夫的作品。(盧逸峰攝)
台鐵「洄瀾之心」普悠瑪觀光列車外部彩繪出自旅英畫家優席夫之手。(資料照,盧逸峰攝)

小時候的優席夫,常覺得家裡很無聊,看去只有稻田,稻田過去還是稻田,18歲那年,他跟許多離鄉子弟一樣來到台北,原來抱有歌手夢,豈料卻遇上合約糾紛,中止了這段生涯。

落腳英國愛丁堡憂鬱3年 希臘之旅扭轉人生

失落的優席夫後來在2002年買了單程機票飛往英國愛丁堡,「那時候不想再回來,不想再回到台灣」, 原來借住在朋友家,以為只是暫時找地方待著,沒想到愛丁堡一待,好幾年就過去了。

身在異鄉,優席夫只能做最基礎工作,當過送貨員、吧台服務生,也做過油漆工,那時他憂鬱了3年,直到有一回朋友邀請要不要一起去希臘旅行,他才驚覺自己來歐洲這麼久,居然哪裡都沒去過。

希臘之旅是他人生轉變的關鍵,一天晚上,優席夫夢見3位天使來到他面前,對他說,「嘿,時間到了,畫畫的時間到了。」天使在夢中教他怎麼用筆刷,回到英國後,優席夫發現自己好想畫畫,一幅畫過一幅,後來被房東發現拿來布置客廳,意外被策展人看見,而入選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青年聯展,在參展學生中,只有他不是科班出身。

於是優席夫開始作畫生涯,用力創作、每天帶著作品去藝廊推銷,最初吃遍閉門羹,終於碰上一間咖啡店老闆,願意借出檔期讓他在店內辦展,那時他以為,能賣出一幅畫就了不起,沒想到5天展期下來,畫作貼滿紅點,賣出了8成5的作品,那瞬間優席夫落下眼淚,「因為我終於可以寄錢回家,可以幫爸爸媽媽繳弟弟妹妹的學費跟營養午餐。」

20201205-思沙龍5日邀請藝術家優席夫演講。(盧逸峰攝)
希臘之旅是藝術家優席夫人生轉變的關鍵,他夢見天使,開啟他的繪畫生涯。(盧逸峰攝)

「有情感才有溫度」 轉念承認原民身分、畫原民題材

那時,優席夫仍以西畫為主,直到有天朋友問,怎麼都沒看他畫過原住民題材?才讓他開始回到部落尋根、吸收養分,也在2010年把名字從改回族名。

「過去我很怕告訴別人我是原住民,以前都會被說是番仔、野蠻人,各種很難聽的話,但到這時,我終於決定要承認自己的身份。」優席夫說,以前在台灣,大家都不喜歡原住民的膚色,「亞洲人都覺得白才是美、黑就是醜」,但到了歐洲才發現,原來這種顏色是他們心中最性感、健康的顏色,原來這是被上帝祝福的膚色。

重拾故鄉記憶的優席夫,開始以原民、部落為主題創作,他說因為那是他情感的東西,「有情感的東西才會有溫度,有溫度才會有美」。 (相關報導: 白先勇專訪》翻轉「兩蔣民國史」 他揭蔣介石為「輸到國土剩千分之三」卸責 更多文章

如〈Can’t speak〉,取自成長中,遭遇禁說方言政策的經歷,「我們被禁止說媽媽的話,現在很多孩子,沒辦法把媽媽美麗的話說下去了」;〈I hear myself〉則表達他曾歷經自卑、埋怨原住民身份,再到擁抱自我的過程;〈漂流木〉則以代表河水的藍色為主基調,象徵原住民族從荷蘭、清朝到日據等時期,被迫在自己的土地上飄盪,「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不用再當漂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