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全世界的胖子增加3倍,竟跟基因有關?專家研究:最主要是這2個原因

原來肥胖也可能是「基因」決定?(圖/pakutaso)

根據公布的一項大規模研究報告,全球成人肥胖比例自1975年以來增加3倍,主要由於飲食習慣改變和缺乏運動,但基因也是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對於先天有肥胖傾向的人來說,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使問題惡化,使體重更為增加。這項報告究刊登在同行評審性質的「英國醫學期刊」上。

依照個人體重和身高計算而來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判斷肥胖標準。BMI介於25至30意味過重,30或超過30是肥胖;而肥胖是心臟病發、中風、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一大危險因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1970年代中期,約4%成人BMI為30或30以上。到了2016年,這個比例升至13%(男性為11%;女性為15%)。

目前18歲以上成人中有39%過重(BMI超過25),人數約20億,其中7億人臨床診斷為肥胖。孩童體重過重的比例大幅上升,從1975年4%升至2016年18%以上。

為了找出環境和基因對肥胖的影響,挪威科技大學學者布蘭德維斯特主導的科學家對挪威近12萬人的數據進行調查,分別於1963年至2008年之間定期測量這些人的身高和體重。

他們發現,1980年代至1990年代挪威成年人體重開始顯著上升。1970年以後出生的人年輕時的BMI可能比先前出生的人高。

報告執筆人提醒,雖然遺傳基因和肥胖程度有很強的關聯性,但從這項研究的本質不能判定彼此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唯有臨床試驗才能突顯因果關係,但基於可行性和倫理原因,在許多領域不可能對人類進行這樣的實驗。 (相關報導: 體重沒超標,就代表你很健康?醫師:「這地方」太粗其實超危險,卻有五成青壯年忽視它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