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高嘉瑜們,加油!

立委高嘉瑜傳出遭到親密伴侶暴力對待。(柯承惠攝)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在飯店內施暴,引發各界震驚。高嘉瑜發聲明指出「嘉瑜首先要感謝各位好友及媒體朋友的關心,對不起,讓大家擔心了。相關的資料,嘉瑜還在彙整中,之後會再統一向外界公開說明,嘉瑜也會勇敢面對,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心。」都被打得遍體是傷,如果連高嘉瑜這樣形象亮麗、高智商,問政犀利甚至可以說高情商的女性,遇到「家暴」,在第一時間都沒有勇氣面對及提出指控,我們如何期待一般女性或更弱勢的女性挺身保護自己。

恐怖情人「家暴」可納入保護令適用範圍

恐怖情人案例增多,情侶間暴力相向,真實的「家暴」案例恐怕比已知的更嚴重,但因為這種「家暴」內情十分複雜,很多沒有被當事人揭發。中國湖南此前就有一令人不可思議的案例,一名23歲李姓人妻蹲在路邊放聲大哭,路人見狀關切後得知,原來李女遭丈夫家暴,最後被趕出家門流落街頭。李女透露,自己遭丈夫痛毆數次,且對方堅持和她離婚,但她就是不肯離,理由竟是丈夫在她眼中「帥得一蹋糊塗,離不開他」,甚至還找上媒體調解,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

其實立法院104年已通過俗稱「恐怖情人條款」,將年滿16歲以上「未同居」關係的親密伴侶,納入保護令適用範圍,意即雖僅是情侶關係,但如果有遭受到對方肢體或精神暴力,可向法院聲請民事保護令,尋求相關單位協助與保護。未修法前,前配偶或同居情侶間若有暴力或騷擾行為,可聲請保護令,不讓對方接近或聯絡,但非同居的男女朋友或伴侶則無法可管,家庭暴力防治法業於修法通過擴大適用,把沒同居的男女朋友和同志伴侶,也納入保護令適用範圍,屆時被害人可向法院聲請保護令。即使依法有據,為什麼家暴仍然無法遏止,可見徒法不能以自行。

家暴 : 全球普遍存在的流行病

《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指出,今年3月,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對婦女的暴力和歧視,憤怒情緒高漲。在土耳其,澳大利亞,墨西哥,英國和美國等環境中,背景差異很大,但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許多婦女講述了她們所承受的恐懼,以及對這種情況的絕望和無能為力的感覺。這些對話的力量將對未來的有節制的樂觀主義提供了思考的基礎。

從世衛組織今年3月9日發表的關於暴力侵害婦女行為的新報告,這份綜合研究報告包括2000-2018年161個國家關於親密伴侶暴力的數據和137個國家的非伴侶性暴力數據。總體而言,據估計,31%的15-49歲女性在15歲以上至少遭受過一次來自現任或前任丈夫或男性親密伴侶的身體或性暴力,或來自非現任或前任丈夫或伴侶的性暴力。雖然親密伴侶和非伴侶暴力的流行率在國家和區域之間存在差異,但這顯然是一個全球普遍存在的流行病問題。這些可怕的數字使得政府和社會必須緊急採取更多行動。 (相關報導: 汪葛雷觀點:寧當高嘉瑜被黨內圍剿,也不當塔綠班 更多文章

20211130-民進黨立委高嘉瑜30日傳出遭男友林秉樞家暴痛毆,甚至以私密影片、找黑道不利人身安全要脅,引爆輿論譁然。(取自關鍵評論網)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30日傳出遭男友林秉樞家暴痛毆,甚至以私密影片、找黑道不利人身安全要脅,引爆輿論譁然。(取自關鍵評論網)

親密伴侶暴力的數量令人深感擔憂

在婦女生命的早期,暴力程度已經令人震驚。該報告估計,在過去12個月內,16%的15-24歲年輕女性遭受了親密伴侶的身體或性暴力。青春期是關係模式正在固化的時期,與發展自尊和在性或浪漫環境中說「不」的權力密切相關。因此,親密伴侶暴力的數量令人深感擔憂,表明虐待關係動態的早期根深柢固。此外,非伴侶或親密伴侶暴力的後果改變了生命歷程,無論是通過意外懷孕及其對教育和職業的影響,還是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問題,慢性病,或抑鬱,焦慮,創傷后應激障礙,也都早已和家暴行為糾結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