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種族歧視、無證移民、民權鬥士……《時代》精選2020年十大非小說好書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時代》精選2020年十大非小說好書,圖為美國民眾逛書店(AP)

高加索地區的納哥諾卡拉巴克,以及北非大國衣索比亞揮軍提格雷州,是2020年受到國際關注的主要衝突事件,這些戰事起因多是種族和宗教因素,而美國《時代》雜誌精選10本非小說類書籍,包括描寫歷史人物對世界的種族、宗教觀點影響,也有分享自身經歷,但這些書的用意是想提高大眾認知和同理心。

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善意對話

《時代》(Time)表示,美國詩人蘭欽(Claudia Rankine)撰寫的《只有我們:1位美國人的對話》(暫譯,Just Us: An American Conversation),此書整合短篇、記事、詩文,以及她與白人談論洗白歷史汙點、對金髮的印象和白人至上主義等具爭議性話題,「雖然滿腔怒火,她也要按耐情緒,避免被貼上標籤」。

《時代》指出,經歷這些相當徹底的對話,蘭欽向美國各族裔展現,如何以真誠、善意的態度互相對話,「特別是在鴻溝漸深的現在」。同為詩人的翠斯威(Natasha Trethewey)得過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她近期出版的回憶錄,記述幼時面臨母親死亡的過往,這事件促使她成為詩人。

「當時我有想當詩人的感覺,又覺得不應該當」,翠斯威曾說,「我透過寫詩來記錄對此事件的感受」。她的母親是「有色人種」,6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在她19歲時被第2任先生殺害,而她透過《回憶驅使:1位女兒的回憶錄》(暫譯,Memorial Drive: A Daughter's Memoir)回想母親對抗種族歧視和霸凌。

亞裔、非裔面臨的種族歧視

翠斯威在書中的用語克制但很有力量,《時代》稱,此書在描述緊張情況時毫不膽怯,反而展現勇氣。身為賴比瑞亞裔的美國作家莫爾(Wayétu Moore)也出版回憶錄《惡人、巨人、女人》(暫譯,The Dragons, The Giant, The Women),訴說童年時期經歷賴比瑞亞內戰的往事。

莫爾與家人逃離內戰時,她的母親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因此書中從5歲小女孩看待戰爭的角度,跳到人在美國求學的母親視角,《時代》認為,莫爾這樣有創意、令人印象深刻的架構,讓她輕鬆傳遞家人的多種聲音。韓裔美國詩人朴洪(音譯,Cathy Park Hong)則撰寫亞裔面臨的種族歧視。

移民期盼外界能有同理心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