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29日獨家報導,自2017年起台灣展開潛艦國造計劃,總共有7個國家的廠商與專業人員協助台灣打造先進柴電潛艦。為了避免中國向這些廠商施壓,台灣的相關計劃人員也制定了低調的策略來應對。
路透29日發表了一篇關於台灣潛艦國造計劃的特別報導,內容揭露包含美國、英國等7個國家的廠商與專業人員秘密協助台灣打造自產先進柴電潛艦,而根據目前整個計劃的進度,預計2025年會向台灣海軍提交首艘國產的先進柴電潛艦。
路透所獲得的資料顯示,台灣的整個潛艦國造計劃從2017年開始,潛艦設計工作由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台灣造船公司則負責建造潛艦。整個計劃預計生產8艘潛艦,研發預算則為160億美元。過去數年來,台灣政府與多國政府、企業及專業人士聯繫,希望獲取潛艦建造的重要技術。
潛艦國造計畫複雜程度可謂是最高級別,但概念上卻不脫不對稱作戰思維。面臨共軍可能以兩棲登陸方式犯台的可能性,我方若能組建相當規模的水下戰力,提升制海權掌握效率,將極具戰略指標意義。(蘇仲泓攝)
路透此份報導在全球11國進行了訪問,受訪對象包含現任與前任政府官員、外交官、國防產業的消息人士與潛艦指揮官。報導稱,台灣主要的武器供應國美國長期專注於生產核動力潛艦,未鑽研生產先進柴電潛艦,而多個具備建造先進柴電潛艦的國家因擔心受中國政府報復,所以不敢接下台灣採購潛艦或相關技術的訂單。但在中國持續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後,多國的潛艦公司在獲得政府批准下,已開始協助台灣建造潛艦。
美國提供了關鍵技術,包括戰鬥系統部件和聲納,但其他國家也提供了協助,包含一間來自英國的國防公司。據報道,熟悉英國皇家海軍潛艦艦隊的退役准將麥克吉(Ian McGhie)是幫助台灣招募潛艦專家的關鍵人物。一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麥克吉幫助一家位於直布羅陀的公司為台灣雇用了包括前皇家海軍水兵在內的工程師。
根據英國國際貿易部的信息,英國在過去三年中還批准了多個出口許可證,讓英國公司得以向台灣提供潛艦部件、技術或軟體。路透分析的政府數據顯示,近年來,英國批准出口到台灣的潛艦技術的價值成倍數增長。
潛艦國造案曾傳出遊走兩岸的廠商得標爭議,國防部將以履約督導把關。(郭晉瑋攝)
台灣還成功地從其他至少五個國家雇用了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前海軍軍官,包含澳大利亞、韓國、印度、西班牙和加拿大。這些專家駐扎在台灣南部港口城市高雄的一座與台灣海軍與政府合作的造船廠,為建造新潛艦提供建議。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告訴路透,台灣確實有向全球多國招募建造潛艦的專業人才。他說:「這是一塊拼圖。」韓儒伯指出,台灣將潛艦建造的技術分成紅、黃、綠三區,以便了解哪些關鍵技術需要外國援助,例如整個潛艦的設計藍圖。
台灣國防部則告訴路透,潛艦國造計劃對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非常重要,並強調這個項目中的各種挑戰正逐一被清除,目前正按照規劃在推進。不過,雖然多個國家暗中支援台灣的潛艦國造計劃,但路透報導中稱,擁有先進柴電潛艦技術的日本雖曾與台灣討論協助建造潛艦,但最終因中日經貿關系與利益,日本放棄參與相關計劃。
低調的策略
為了降低中國政府對外國政府與公司施壓的可能性,兩名了解台灣潛艦國造計劃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該計劃的領導人制定了一套低調的策略。一位參加簡報會的人說,台灣立法委員在聽取相關資訊時,須簽署一份保密協議,而在過去幾年舉行的一些會議中,海軍軍官會在會議前將潛艦的模型裝在一個紙箱裡帶進場。該人士說,隨著設計的演變,每次的模型看起來都不一樣。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會議上,台灣海軍提交了由外國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證文件,供立法委員審查。該人士說,這些公司的名稱都以編碼呈現,立法委員必須查閱手冊才能了解哪些公司在協助該計劃。每次立法委員使用該手冊時,他們的名字和他們查看的頁碼都被記錄下來。
此外,台灣潛艦國造計劃的人員會直接接觸外國公司,而非直接向這些國家政府尋求許可證。在這些公司取得訂單後,才由這些公司去向個別國家政府申請出口許可。不過即便如此,台灣在建造潛艦的過程中,仍遇過外國公司因擔心被中國政府報復,最後一刻終止交易的情況。
「系統整合」問題是潛艦國造最艱難的挑戰之一。(美聯社)
路透在報導中指出,其中一間原本答應提供潛艦關鍵設備的德國公司便曾突然終止交易。消息人士並未提供這間德國公司的名稱與交易內容所涉及的技術,不過該德國公司的人員向台灣方面透露,交易是被德國的母公司喊停的,而該德國公司在中國有廣大的商業利益。
為防止相同意外再次發生,台灣的潛艦制造團隊在取得重要技術或設備時,會同時向兩至三個不同的廠商下訂單,確保當有廠商突然終止交易時,不會影響到台灣打造潛艦的進度。
某國外交官告訴路透,台灣成功向各國取得潛艦專業知識和技術一事,反映了西方對中國不斷擴大的軍事力量以及北京對台灣施加的壓力越來越關注。9月,英國和美國與澳大利亞達成協議,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動力潛艦,因為美國及其盟國正在應對中國的軍事集結。兩周後,英國也派出一艘軍艦通過台灣海峽,這是2008年以來的首次。
位於高雄台船碼頭的潛艦國造廠房啟用,代表政策執行正式進入原型艦造艦階段。(蘇仲泓攝)
台灣在潛艦國造計劃中所獲得的支持,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外交突破,因為台灣與批准相關技術出口許可的國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一名了解台灣計劃的人向路透表示:「台灣其實並不那麼孤獨。有鑑於台灣設法獲得的所有出口許可證,我們知道許多國家都在提供幫助。」
當被問及英國對該項目的幫助時,英國政府發言人說,英國「對台灣的長期政策沒有改變」。該發言人說:「我們與台灣沒有外交關系,但有一個強大的、非官方的關系,在商業、教育和文化上保持聯系。」
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也說,美國將繼續向台灣提供必要的防禦軍備和服務,使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該發言人說:「這樣做可以增加台灣海峽兩岸和區域內的穩定。」
台灣潛艦能對侵台軍艦造成「致命」威脅
路透在報導中引述美國國防部的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目前有58艘潛艦,其中包含6艘有彈道飛彈發射能力的核動力潛艦,而台灣目前僅有4艘潛艦。不過多國將領向路透表示,台灣這8艘正在建造的潛艦加上目前正在運作的「海龍」級潛艦可以對侵犯台灣的軍艦造成致命威脅,因為台灣潛艦可透過高爆魚雷和反艦飛彈對中國海軍艦艇進行有效攻擊。
兩位直接了解台灣潛艦項目的消息人士說,若兩岸爆發衝突,這些潛艦可被部署在台灣東部的海域。這將有助於在衝突中保持台灣東部海岸線上的港口開放,因該地區離中國最遠,可以進行補給。
總統蔡英文去年主持潛艦國造廠房啟用典禮,圖為廠房外觀。(蘇仲泓攝)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