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越來越富裕,日人卻覺得越來越不幸福?北歐的減法哲學,讓你跟不快樂「斷捨離」

為什麼日本越來越富裕,日本人卻覺得越來越不幸福了?(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我們常常被生活裹挾著前行,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了。《少即是多》(繁體中文版:《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這本書不勝在文采,因為作者本田直之不是一位專業作家,有的觀點缺乏有效論證。但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一點是封底上的這句話—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

這句話真是振聾發聵。

本田直之身上有很多標籤,他擁有美國雷鳥商學院MBA學位,還是品酒師、世界遺產學會的會員、小型船舶的駕駛者。他曾在花旗銀行任職,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並主導參加者以企業家為主的鐵人三項隊伍。同時,他還是一位暢銷作家,累積的印量達到兩百多萬冊。

他按照書中所講的生活方式,規畫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變得豐富有趣。他的觀點很有意思,我盡量簡練地給大家梳理了內容,希望能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

簡單的生活靜水流深

本田直之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越來越富裕,日本人卻覺得越來越不幸福了?

根據蓋洛普民調公布的一份二○一○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日本的幸福指數是全球第八十一位。雄踞前四名的全是北歐國家。在北歐,各個國家的國民稅金及社會保險金占比幾乎到了人民收入的六到七成,而日本國民的稅務負擔率才四成左右,其中的差別是什麼?

他造訪了很多位於幸福指數排行榜前列的國家,親身感受北歐的生活方式,發現這些地方的經濟並不是那麼發達,人們的生活得卻很愉快。書中總結了最核心的一點是,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逐漸從加法時代變成減法時代了

我們小時候所獲得的每一次幸福的感覺,都來自我們得到了一個東西。但即使是物質那麼匱乏的時候,每一次物質增加也沒有帶給我們超過半年的快樂。現在的孩子想要獲得一個東西,只需要隨口說一句,全家人都會想辦法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尤其是經濟狀況還不錯的人,他從「想要」到「得到」之中所花的時間太短了。

當下能帶給我們幸福感的,是一些減法,減少了一些事,會覺得一下子輕鬆了很多。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書架上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很多書也不會再看了,我就把那些書拿出來,從心靈方面、經濟方面、教養方面分門別類整理好,然後每一疊拍一張照片,開始定價,發到微信朋友圈。結果秒殺,大家支付也很方便,我總共得到五百多塊人民幣。

我寄快遞,快遞費花了三百多塊錢,等於賣了這麼多書,最後賺了一百五十塊錢,但我心情很愉快,愉快是來自我書架上少了那麼多書。我打算以後只要有空,就把我擁有的那些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用到的東西進行斷捨離。它會給生活帶來喜悅,讓你感覺集中了生活的目標,減少了一些束縛,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欲望。

作者提出了兩條重要建議。第一個倡導是雙城生活。這和我們過去的別墅生活不同,別墅生活的概念是我在城裡有一套不錯的房子,在郊外要有一棟豪宅,這棟豪宅是用來享受的。所以,很多人為了得到郊外的這棟豪宅,這輩子就只為這件事努力了。 (相關報導: 「所有人的人生其實遠比所想的痛苦。」為何生活如此困難?他一針見血:生而為人,只屬不幸 更多文章

真正的雙城生活是北歐人在城裡有房子,用於工作和生活,一到週末,他們就跑到郊外去住了。他們在郊外有一間簡單的房子,不需要是豪宅,但它可以徹底改變你這個週末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