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中國國企債券違約潮,恐現資金斷鏈危機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劉鶴雖表態對於逃廢債「零容忍」,仍難阻止華晨汽車破產重組。(AP)

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華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僅三個月後就登上紐交所,成為「社會主義登陸資本主義第一股」,速度之快,甚至當時分管體制改革、候任首屆中國證監會主席的劉鴻儒,都是從香港的報紙才看到一家中國上市公司竟然跑到美國首次公開發行(IPO)。坊間傳言他在開會時問道:「遼寧的同志來了沒有,華晨是怎麼跑去美國上市的?」

像華晨這樣脫離監管制度約束的飛速發展,似乎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給後來的事情埋下隱患。誰能想到,這家與豐田、BMW深度合作,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擁有超過40000名員工的大型國有車企,會因為人民幣幾十億元的債券違約宣布破產重整。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