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稱為「雄風飛彈之父」的中研院院士、海軍退役少將韓光渭,上月1日在家中病逝,享壽89歲,今(2)日上午舉行追思會,總統蔡英文率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張冠群上將、軍備局長房茂弘中將等人到場弔唁,會中頒發褒揚令,表彰韓光渭在國防科研領域為國家做出的奉獻和努力。
韓光渭1955年畢業於海軍機械學校,1958年公費赴美留學,1961年獲得美國海軍研究院電機系博士學位。1966年回到中山科學研究院任職,歷經不同職務後,1982至1995年間,擔任中科院「雄風飛彈」計畫主持人,期間先後晉升少將和中研院院士榮銜,是國軍歷年來唯一一位擁有院士銜的將領。直到2000年前還曾在多所民間大學擔任教授,韓光渭一生奉獻心力於國防科研領域,作育英才無數。

因韓光渭擔任雄風飛彈計畫主持人間所進行的研究、測試和修正,雄風飛彈中的一、二兩型才能夠研發而出,甚至對後續型號產製起關鍵作用。雄風飛彈堪稱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飛彈之一,其中雄風一、二、三型專門用於攻船和反艦,而官方一直不願正面承認的「雄二E」,更是一種具備對地精準打擊的「巡弋飛彈」。

雄風一型自1980年代起成為海軍反艦的主要武器之一,作戰範圍達40公里,甚至成為軍方建構陸基反艦飛彈的先河,直至2012年除役;雄風二型1988年服役至今,作戰範圍最遠可達150公里至250公里,除陸基外,還衍生出空射型,我國空軍IDF經國號戰機就曾有以空射雄二作為反艦武器的方向。

雄三反艦飛彈 射程達400公里
雄風三型則為中科院自行研發的一款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最遠可達400公里,2015年投入服役。2016年7月發生的「雄三誤射事件」,飛彈自左營軍港內遭發射後,一路飛行70幾公里至澎湖東南海域後即展開對假想敵艦之搜索,結果因搜尋未果,當時在周邊作業的漁船翔利昇號因此被鎖定,該枚雄三貫穿其駕駛艙,造成1死3傷慘劇。 (相關報導: 國軍新人事》國防四巨頭就定位 陸空各二席、獨缺海軍 | 更多文章 )

雖然這起誤射事件釀成悲劇,但雄三飛彈在面對和軍艦重量、材質上皆有不同的漁船時仍能命中,即便彈體未引爆,飛彈性能的優異透過此次事件傳遞給全世界確實是不爭事實,現常以雄二、雄三同艦部署的方式執行海疆巡弋等戰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