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尼艾夫爵士(Sir Jony Ive)將於年底離開蘋果,在加州另闢天地自己開公司的消息驚動了全球。世界上不知道蘋果iPhone、iPod、iMac的人可能不多,但知道是誰設計了這些「神器」的可能也不多。
這個人就是英國人喬尼爵士,剛離職的蘋果首席設計師。除了大眾熟悉的各種蘋果產品,他還參與設計了加州灣區有「矽谷心臟」之稱的蘋果公司總部園區—「宇宙飛船」大樓坐落的蘋果園(Apple Park)。
1992年,艾夫飄洋過海到加州入職蘋果,靠一款設計令蘋果起死回生,然後一路走向巔峰,成為當今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艾夫在庫比蒂諾(Cupertino)度過了近30年人生和職業的黃金歲月。
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比艾夫年長11歲,生前曾稱艾夫是自己的「靈魂之友」,在公司內唯一的「精神伴侶」。
英國王室分別在2006年和2012年兩度為艾夫封爵。
而在2019年6月27日《金融時報》獨家專訪中,他公布了將與30年東家分手的消息。
艾夫說:「感覺現在是一個自然、平和的時機來完成這個改變。」他指的是從蘋果辭職,自己出去單打獨鬥這個職業生涯,或許也是人生道路的改變。
蘋果現任首席執行官庫克同時發表聲明,說艾夫「對蘋果重生所扮演的角色,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加入蘋果之前
倫敦V&A博物館,一個安靜的角落陳列著一台與眾不同的蘋果手提電腦,iBook G3,蘋果公司1999年推出的新款,外殼光滑、半透明、色彩鮮艷,通體透著嬌萌。展品說明中寫道,這款20年前的設計「掀起了電腦美學革命」。
它那革命性的與眾不同,在當時不啻是驚世駭俗,習慣了金屬和直角的電腦評論員錯愕之餘,還忍不住譏諷說:這款iBook只缺一個元素,那就是芭比娃娃Logo;打開後你會發現裏面有口紅、粉餅和眼影。
而掀起電腦美學革命的,就是蘋果設計團隊的領頭羊—喬尼艾夫爵士。
1967年2月,艾夫出生在倫敦東北角的清福德,父親是設計與科技教授,還是一位銀匠。他從父親身上繼承了對手工製作的熱愛。小時候,喬尼會在家畫各種設計圖紙,比如家具、碰碰車和樹屋的組件等,父親會時常帶著他和他畫的設計圖到自己任教的大學參加工作坊活動,把設計製作成實物。
中學畢業後,艾夫進了紐卡斯爾理工學院(現改名諾森比亞大學)工業設計系。在他記憶中那段校園生活「有點淒慘」,因為學業沉重。但當年的老師記得這個學生很出色,他設計的作業(包括一款助聽器)還得過獎,到倫敦設計學院展覽。
艾夫和蘋果結緣,正是在那段求學時期。蘋果的Mac電腦在藝術、設計圈內深受喜愛。
喬尼艾夫2019年離開蘋果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LoveFrom,蘋果在第一批客戶之列(圖/Getty Images)
他記得自己當時被Mac設計中所蘊含,並在細節上顯著體現的人文關懷打動,那是超越基礎功能性之上的一層人性關照元素。發之於情,動之於行。他像飛蛾撲火一樣被加州「那群瘋狂的人」所吸引。
他用得獎設計的獎金買了張機票飛美國。當時,微軟和蘋果是個人電腦世界裡勢不兩立的兩大敵對陣營,總部都在舊金山灣區的帕羅奧圖。艾夫在帕羅奧圖停了幾天,設法見了幾個設計專家。
就職蘋果30載
那次帕羅阿圖之行的機緣再恰巧不過。艾夫從冷颼颼的紐卡斯爾飛到陽光燦爛的灣區時,矽谷大佬們正著急著找設計師,他們想找一個能讓電腦對普羅大眾產生吸引力的設計師。
羅伯特布朗納(Robert Brunner)的設計事務所注意到了喬尼艾夫。不過當時,艾夫和布朗納還沒有交集。他從加州回到英國後,先加入了一家草創設計公司Tangerine, 負責的項目從抽水馬桶到微波烤爐都有,零零碎碎,林林總總。
與此同時,布朗納先生花了兩年時間,設法把喬尼挖到自己公司,到灣區為一家客戶做設計,那個客戶恰好是蘋果。蘋果公司當時深陷困境,銷量跳樓,產品走向迷惘,設計倍受批評。
1992年,他同意加盟蘋果,但始終心神不定,直到公司創始人賈伯斯重掌大權,艾夫才死心塌地留下來,輔佐自己「最好、最忠實的朋友」賈伯斯和他的公司度過難關,重獲新生。
1996年,艾夫出任蘋果設計總監,並在1998年和2001年兩次砸下大手筆,徹底改變了蘋果的生命軌跡。
之後就都是歷史了。喬尼變成了喬納森爵士(Sir Jonathan Paul Ive),全球一代又一代消費者成了蘋果的忠實用戶。他擔任蘋果首席設計師時曾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一語道出天機:「我們設法開發的是那種能夠讓人感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那種產品,讓你覺得那就是唯一可能的合理的解決方案。」
他的設計理念及其後來廣為世人所知的設計語言,都有著簡潔、清晰的核心。他說,人們潛意識裡都很挑剔,都很敏感,如果你的設計真心注入了關懷,用戶是能體察到的。
2007年,iPhone 誕生(圖/PA Media)
BBC科技事務記者塞倫瓊斯說,賈伯斯和艾夫這對創意組合在現代商業歷史上相當罕見。沒有它就沒有蘋果的今天。從iMac開始,iPod, iPhone和iPad,每次新產品問世,都更新了產品設計標凖,令同行奮起追趕。
他第一次大手筆設計的產品,是1998年的iMac。那是舉世公認把蘋果推上設計神壇的一款設計。那年iMac成為最暢銷的聖誕節電腦禮品,也讓蘋果公司重獲新生。
熟悉蘋果產品的用戶都知道,iMac的字母「i」的意思,是便捷上網。
他的下一個里程碑則是2001年的iPod。這條線後來隨著智慧型手機出現,已逐漸淡出,但iPod Touch現在仍未停產。
然後,就到了人類科技史上無比重要的那一年:2007年。iPhone誕生。
據悉,艾夫2011年的年薪是3000萬美元,另外還有2500萬美元股票獎金。他的辦公室跟賈伯斯的辦公室有秘密通道相聯,賈伯斯更曾說,艾夫在公司的權力僅次於他本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離開蘋果之後
艾夫在聲明中說道:「在度過近30年,經歷了無數項目之後,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們為蘋果打造了無與倫比的設計團隊、流程和文化。」
而艾夫留下的職缺,如今將由兩個人填補:設計團隊負責人埃文斯漢奇(Evans Hankey)升為工業設計副總裁,艾倫戴伊(Alan Dye)則升職為人機界面設計副總裁。
關於他的新公司,目前已知公司將定名為LoveFrom, 並將設址於加州,首批客戶中包括蘋果。艾夫在蘋果的搭檔馬克紐森(Marc Newson)也將離開蘋果,加入他的新公司。
艾夫表示,自己的公司將覆蓋設計領域之外的諸多不同行業,包括「一系列創意設計」。
而他也透露,蘋果設計團隊中的搭檔與朋友也將離開蘋果,加入LoveFrom。
有報導指出,艾夫新公司業務領域將涉及高科技可穿戴裝置。還有傳聞認為,這家公司將涉獵蘋果專賣店的設計。
對蘋果而言,艾夫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此刻,蘋果作為高科技行業巨頭在經歷重大、深遠的變化。
2011年,賈伯斯因癌症不治去世,庫克掌舵。2019年4月,主管零售業務的安吉拉·阿倫茨(Angela Ahrendts)跳槽,轉加入AirBnB團隊。
近年來蘋果遭遇不少坎坷,尤其是中美關係戰帶來的銷售衝擊,以及對蘋果產品性價比、售後服務質量差的詬病。
除了競爭對手陣營的挑剔,也有較深層的批判,不過針對的更多是賈伯斯和蘋果公司。
一個較具代表性的批評認為,賈伯斯的設計哲學並非精確,而是法西斯獨裁,蘋果極力遮掩使用性缺陷,為了追求產品輕薄而犧牲了一些對許多用戶來說必不可少的特性,如電池從可以拆換變成不可拆換,屏幕穩定性下降,鍵盤變得不堪一擊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今要再現當年劃時代創新,現在看來難度極大,尤其是在東西方科技冷戰陰影不斷加重的時刻,前途更顯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