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邦交國,與港澳有何不同?」 知己知彼、不走悲情主義才為台灣外交加分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我國外交處境艱困,目前維繫邦交的國家不到20個,儘管我國與非邦交國實質互動密切,但受訪的我國前大使均強調,邦交承認對國家主權具重要意義,若無國家給予外交承認,「這樣與港澳有何不同?」而我國與大陸盤根錯節的關係揮之不去,擬定外交政策時必須納入考量。另外,外交人員做為國家的行銷人員,一定要「知己」,同時理解駐在國與大陸立場,才有助於我國推動外交。

每當我國邦交又傳出警訊時,大眾除了痛罵大陸打壓,還會說斷交可以省下不少錢,「全世界沒有國家辦外交不花錢」,曾經派駐邦交國海地擔任大使的呂慶龍強調,「外交關係不可替代,台灣是國際社會的成員......由於我國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因此無法自行加入,但邦交國不論人口、面積,都是國際組織的會員國......而我們在外面,想參與就要想誰能幫忙提案?」

呂慶龍說,成案之後進行公開討論,就需要考量誰會幫忙發言,「最後階段就是投票,表決的時候有多少票支持,扭轉乾坤,這就很現實」。曾協助我國增加4個邦交國的前駐馬紹爾群島大使林松煥則稱,「邦交對主權獨立有重要意義,若無外交承認,國際地位會受到挑戰」,且我國必須參與國際組織,「如果沒有邦交國提案副署,可能損及加入國際組織的機會」。

前駐法大使呂慶龍(鍾巧庭攝)
前駐法代表呂慶龍(鍾巧庭攝)

「不要忘了中共是如何進入聯合國,當初養著阿爾巴尼亞,每年都在聯合國提案入會」,林松煥指出,沒有邦交國,許多領域都會受到影響,像是我國在部分國際漁業組織中,與大陸平起平坐,就是獲得邦交國支持,「海空軍遠訓要有敦睦訪問的地方,若無邦交國,艦艇就只能待在基隆和高雄,寸步難行,因此太平洋邦交國極為重要」。

林松煥指出,高層出訪邦交國的重要性也是無可取代,「沒有邦交國,總統就沒有理由過境美國大城,儘管邦交國在經貿方面所占比例不高,但不能輕忽在其他領域的重要性」。對於有人認為邦交國不重要的情況,外交部前政務次長夏立言直言,「因為我國務實外交做得太好,一般人感覺不出來,包括許多非邦交國也都有給予免簽證待遇」。

至於在大陸持續打壓下,我國外交該如何向前?呂慶龍強調:「不宜理所當然地認為國際的同情就是支持的力量,那是有一定的差距,每個國家的盤算都是自身的國家利益。」呂慶龍說,我國國際生存空間面對極大壓力,卻仍能繼續存在,「要人同情一點用都沒」,因為我國的遭遇對他國而言是「痛不及身」,加上是受到大陸打壓,「不是國際不支持,而是大陸的立場,因此要沉得住氣,繼續努力」。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沒努力但要成功說不過去,努力卻無立即效應,可是國際社會都在看」,呂慶龍指出,東西方社會的最大共通點是同情弱者,「但西方社會對強者更有高度敬意」,因此重點在於讓世界各國見識到台灣的發展成果,而不是去索取同情,「對我來說,外交人員就是國家的業務人員,廣結善緣、行銷台灣......分享台灣如何發展成功的經驗」,而林松煥認為,外交人員更要對國內有深刻認識。 (相關報導: 兩岸好但矮化主權的外交好嗎?年輕外交人員:讓世界知道台灣與中國差別才是重點 更多文章

林松煥一再強調《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策略,其中「知彼」不僅要熟知駐在國的事,還要了解大陸情勢及外交策略,如何在世界經貿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外交人員必備的「知彼」項目,而好的外交人員同時能夠「知己」,對台灣產業有全面了解,知道台商經營模式、優勢、韌度及創意,更要懂得台商面臨的困難和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