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屏東林邊豔陽高掛、熱氣四散,完全不同於台北的濕冷天氣。這天寶晶能源在林邊的一片農業荒地旁,舉行「城市發展電業──林邊九十九MW太陽能電站第一期」動工典禮,由寶晶董事長蔡佳晉主持,屏東縣長潘孟安、經濟部能源局、台電、太陽能同業與銀行界等近百位人士到場參加,實地見證屏東是發展太陽能的好地方。
十五家銀行競相爭取「超級大客戶」
這是寶晶宣示要在屏東開展地面型太陽能電站三百MW(百萬瓦)的第一步,同時也是屏東踏出八百MW光電計畫的第一步。
這場動土典禮,有高達十五家銀行到場,連兆豐銀行總經理蔡永義與華南銀行總經理張振芳都從台北趕到屏東,除祝賀寶晶能源,重要的是要爭取這位「超級大客戶」。
以經營太陽能電站為主業的寶晶能源,是由寶佳集團少東林家宏與國際票券前總經理蔡佳晉合資成立,其中,寶佳集團出資五○%、蔡佳晉個人一○%、國泰永續能源基金二○%、遠雄人壽一二%,股東陣容相當堅強,尤其寶佳集團是銀行業眼中財力相當雄厚的企業。
能源局主任秘書翁素真說,要設置太陽光電廠,最重要有三個元素,第一是資金,第二是土地,第三是政策。以寶晶第一期九十九MW的太陽光電計算,要投資的金額就要五十億元。
蓋這一廠九十九MW的光電站,就要耗資五十億元,寶晶還誓言要在屏東包括林邊、坊寮等四鄉鎮蓋三百MW地面型太陽能光電廠,預計要耗資二五○億元以上,這可不是一般企業或是個人有能力籌到的資金,除寶佳有資金實力,還要靠蔡佳晉的籌資能力。
在金融業服務超過三十年,蔡佳晉前一份工作是國際票券總經理,卻在五十四歲時半路出家,跑到綠能產業創業,在艷陽高照下南奔北跑、與鄉下農民搏感情,堅持要在農地上種綠電。
把農地經營成「都更」多贏產業
寶佳本業是建設,蔡佳晉過去從事的是金融,兩者合作會擦出什麼樣的花火?蔡佳晉把地產結合金融,要進行一場「農地都更」,引進大筆資金來進行土地開發,從事綠電產業,這就是他的強項。
蔡佳晉說,此次從一九五○年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以來,再一次「農地變革」。過去是「大地主、小佃農」,現在是「小地主、大佃農」,導致農地破碎化,再經過多年的土地繼承、產權分割,平均每位農民僅持有三分地。但多數農民都已年邁,無力耕種,下一代也無心務農,加上台灣不少農田都地力不佳,地層下陷不在少數,只能任其荒廢。
「過去大案都是單一地主,好處理好解決;但面對數百名地主,就沒那麼簡單。」潘孟安提到,雖然二○○九年就通過《再生能源條例》,想把農地再利用,但土地整合不易,使得政策只聞樓梯響。他在一五年首創「綠能辦公室」,做為企業與農民整合的單一窗口,鎖定不能耕種的荒地來種電。
潘孟安稱讚,「寶晶這九十九MW電站內有四百多位地主,每個人都有不同意見與看法,單單整合就困難重重,寶晶能夠完成很令人敬佩。」的確,即使已經是荒地,但整合這一百公頃的農地,寶晶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這還是屏東光電計畫九案中最快速的一家。
不過,整合土地是建商的專長,蔡佳晉把農地當「都更」做,他找上過去從事房仲的城市發展公司幫忙,一年之內四百多位地主同意承租給寶晶,「讓荒廢的農地再利用,農民增加收入,政府實現綠能政策,企業又能賺錢。」蔡佳晉說,這是一項多贏的產業。
有土地,有屏東縣政府的支持,最重要還要有資金。
視太陽能電廠為最穩當的投資
除有寶佳做為有力的後盾,蔡佳晉擅長的是判斷風險能力精準,能幫公司與客戶找到「固定收益」產品,太陽能電廠就是他認為當前最「有料」又最穩當的投資。他說,現在公債殖利率已跌破○.五%,太陽能則有六%的報酬。因此,蔡佳晉要把寶晶做為金融機構與壽險的平台,讓資金無處去的壽險業投資綠能,也讓壽險享受比債券更高的殖利率。
與蔡佳晉認識二十多年的蔡永義說:「蔡佳晉對票券市場與授信案非常專業,打球與品酒也很專業,現在換了行業,搞能源也是這麼厲害,做什麼像什麼。」 (相關報導: 「農地種電」鹹魚翻身?地目變更下放地方審查 屏東縣要成立綠電「回饋金」小金庫 | 更多文章 )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產業。」中年創業的蔡佳晉,要把他在金融業的專長,協助台灣綠電開發,預計三年要達到三百MW,五年要達五百MW,他要讓農地透過綠能再復興,成為台灣新的指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