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幹練善言無礙習核心,新任總理人選呼聲最高就是他!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AP)

中共官場上,汪洋給人精明幹練、外向善言、思想開明的印象,也給人「和習近平不是一路人」的觀感。如今成為呼聲最高的總理人選,除了個人能力,也與對習的權力威脅較小有關。

汪洋歷任廣東省委書記及全國政協主席,接觸過的台籍人士不在少數。一名接觸過汪洋的台商說,汪洋「活潑外向但不張揚」,懂得「撿大家舒服的話來說」,且在死守底線下敢於變通,和一般中共官員不太一樣。然而,汪洋一旦動起手來「一樣不手軟」,當年的廣東台商都領教過。

8歲在安徽老家拉板車幫助家計

1955年生、平民階層出身的汪洋,據傳8歲時便在安徽老家拉板車幫助家計。17歲父親逝世,他輟學進入父親任職的食品廠當工人。但就在那時,汪洋以活躍的個性展露頭角,先升任車間(廠房)負責人,更當上整個工廠的共青團支部書記,這是他被外界標籤為「團派」的開端。

此後,汪洋沒有踏上升學一途,而是藉由岳父祝建遠的關係進入「五七幹校」任教,更升為校黨委委員。1981年,26歲的汪洋出任安徽省宿縣地區的共青團地委副書記,正式踏入官場,並從此進入共青團培養幹部的梯隊,仕途平步青雲。到1993年,38歲的汪洋就當上安徽省副省長,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副省長。

50歲外放重慶市委書記

1999年起,汪洋調入國務院,歷任國家發改委前身「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05年12月,剛滿50歲的汪洋便外放中共重慶市委書記,正式躋身地方諸候,並以「開明、有個性」的形象示人,是當時省級書記中少見的類型,博得當地民眾及媒體好感。

到2007年10月中共17大,他以52歲之齡和李克強一同升任,兩人成為當屆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同年底,汪洋從重慶調任經濟大省廣東省委書記,廣東成為汪洋官場生涯中最聚焦的經歷,進而奠定他的形象基礎。

在廣東執行「騰籠換鳥」政策,平息「烏坎事件」

2007至2012這5年的廣東省委書記任內,汪洋在全省強力執行產業「騰籠換鳥」政策,最讓產業界、特別是珠三角台商印象深刻。當時,包括台企在內的高汙染及高耗能傳產工廠,在汪洋一聲令下大舉遷離,廣東轉而引進高科技企業進駐,被認為是廣東產業轉型的關鍵。

汪洋廣東任內的一大標誌性事件,就是圓滿平息2012年震驚中外的「烏坎事件」。這起導源於烏坎村村官侵害村民權益引發的維權騷動,在汪洋指示下,最後以重新舉行村委選舉而告平息。事後他直言,烏坎村委重選是依法進行,「沒有任何創新」,只不過落實過程「非常紮實」,讓過去選舉「走過場」的現象得到糾正。

作風開明的「做蛋糕派」

汪洋的開明作風,也表現在對待媒體上。他一次公開表示,如果要看他的新聞,從報紙第2版開始找起,一反中共官大學問大,總是在報紙頭版見報的舊習。此外,在汪洋主政廣東時,主政重慶的薄熙來正鬧得風風火火,兩人的意見分野形成「蛋糕論」,汪洋主張先發展後分配,是「做蛋糕派」,薄熙來主張先分配後發展,是「分蛋糕派」。 (相關報導: 解析》14億人承受清零「望不到盡頭的愚蠢」!習近平能夠重新開放中國嗎? 更多文章

汪洋「開明派」的名聲不脛而走,海外聲望大起,卻也讓他樹大招風,出現黨內保守派大老對他有異議的傳言。同年底的中共18大,在進一步升任政治局常委的呼聲中,汪洋出乎外界預料地「入常」未果。但翌年仍調任中央,出任主管農業、扶貧、商務領域、排名第3的國務院副總理。